虎体斑

虎体鹓斑 hǔ tǐ yuān bān

虎体鹓斑的意思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鹓:古时像凤凰一样的鸟;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成语词典:虎体鹓斑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

体无完肤tǐ wú wán fū:形容浑身受伤。

膘肥体壮biāo féi tǐ zhuàng: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融为一体róng wéi yī tǐ: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遍体鳞伤biàn tǐ lín shāng:形容满身都是伤痕,像鱼鳞一样密。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龙潭虎穴lóng tán hǔ xué:比喻危险的境地。也说虎穴龙潭。

斑斑点点bān bān diǎn diǎn: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

如虎添翼rú hǔ tiān yì:好像老虎长出了翅膀。比喻增添力量,使强大的更加强大,或使凶恶的更加凶恶。

马马虎虎mǎ mǎ hǔ hǔ: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可见一斑kě jiàn yī bān: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具体而微jù tǐ ér wēi:《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原意指冉、闵、颜三人虽具有孔子的全部品德,但并未光大。后用来泛指事物的内容已大体具备,但规模较小。

调虎离山diào hǔ lí shān: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斑驳陆离bān bó lù lí:形容色彩繁杂。

虎视眈眈hǔ shì dān dān: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恶狠狠地盯着。《周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眈眈(dāndān):注视的样子。

身体力行shēn tǐ lì xíng: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五体投地wǔ tǐ tóu dì: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现多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

量体裁衣liàng tǐ cái yī: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办事要切合实际。《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

虎落平阳hǔ luò píng yáng: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称体裁衣chèn tǐ cái yī:量体裁衣。

龙争虎斗lóng zhēng hǔ dòu: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骑虎难下qí hǔ nán xià: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敲山震虎qiāo shān zhèn hǔ: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养虎为患yǎng hǔ wéi huàn: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与虎谋皮yǔ hǔ móu pí: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恐怖。

虎口拔牙hǔ kǒu bá yá: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

色彩斑斓sè cǎi bān lán: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身体发肤shēn tǐ fà fū: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体贴入微tǐ tiē rù wēi: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虎头蛇尾hǔ tóu shé wěi: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不成体统bù chéng tǐ tǒng:说话、做事不合体制,没有规矩。

生龙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为虎作伥wèi hǔ zuò chāng:旧时迷信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导老虎吃人,这种鬼叫伥。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干坏事。伥(chāng)。

不识大体bù shí dà tǐ: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狼窝虎穴láng wō hǔ xué: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地方。“狼窝”和“虎穴”都代表着危险的野兽巢穴,组合起来形容危机四伏的场所。

卧虎藏龙wò hǔ cáng lóng: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虎背熊腰hǔ bèi xióng yāo: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五彩斑斓wǔ cǎi bān lán:斑斓:颜色驳杂,灿烂多彩。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三教一体sān jiào yī tǐ: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虎头燕额hǔ tóu yàn é: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虎跃龙骧hǔ yuè lóng xiāng:形容威武雄壮。明 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惟 忠武公,千載一人。綜覈萬變,以義而動。虎躍龍驤,天下震恐。”京剧《将相和》第七场:“蒙敖(唱)好似虎跃与龙骧。”

衣不盖体yī bù gài tǐ:盖:遮盖。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人中龙虎rén zhōng lóng hǔ:比喻人中豪杰。

大人虎变dà rén hǔ biàn: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虎狼之穴hǔ láng zhī xué:虎和狼居住的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画虎刻鹄huà hǔ kè hú: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

假虎张威jiǎ hǔ zhāng wēi: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心宽体肥xīn kuān tǐ féi:心情舒畅,身体肥胖。

虎墨沉香hǔ mò chén xiāng:说墨汁在一定期限范围内会发出特别的清香味。

成何体统chéng hé tǐ tǒng:算作什么样子。

柙虎樊熊xiá hǔ fán xióng: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一虎不河yī hǔ bù hé: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虎啸狼号hǔ xiào láng hào:比喻强暴者欲有所掠夺时的叫嚣。清 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盜。你看那境外啊!獵中原虎嘯狼號。”

龙跃虎卧lóng yuè hǔ wò:比喻笔势纵横驰骋,自在有力。

鹭序鹓行lù xù yuān xíng: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同“鹭序鸳行”。

心奓体忲xīn shē tǐ tài:心志放逸,身体骄纵。

千金贵体qiān jīn guì tǐ:形容富贵女子的娇贵身体。

虎口残生hǔ kǒu cán shēng: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众虎同心zhòng hǔ tóng xīn: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移气养体yí qì yǎng tǐ: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凤叹虎视fèng tàn hǔ shì: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龙江虎浪lóng jiāng hǔ làng: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燕颔虎颈yàn hàn hǔ jǐng: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饿虎吞羊è hǔ tūn yáng: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豕虎传讹shǐ hǔ chuán é: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骏波虎浪jùn bō hǔ làng: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虎饱鸱咽hǔ bǎo chī yàn:像老虎一样凶残饱食,像鹞鹰一样贪婪地吞咽猎物。形容贪官污吏凶狠贪婪。鸱:一种凶猛的鹰。

不达大体bù dá dà tǐ:大体:大局,整体利益。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杯弓市虎bēi gōng shì hǔ: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杨虎围匡yáng hǔ wéi kuāng: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虎冠之吏hǔ guān zhī lì:指凶狠残暴的官吏,虽穿衣戴帽却凶残如虎。

降颜屈体jiàng yán qū tǐ:犹言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虎尾春冰hǔ wěi chūn bīng:《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踩虎尾,走春冰。比喻十分危险。

鲁鱼帝虎lǔ yú dì hǔ:指文字传抄错误。

两心一体liǎng xīn yī tǐ:两心:彼此的心意。指彼此的心意一致。

龙行虎变lóng xíng hǔ biàn: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