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鼎鼐 tiáo hé dǐng nài
调和鼎鼐的意思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1. 【解释】: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2. 【出自】:《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3. 【示例】: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成语词典:调和鼎鼐
和风细雨:和煦的风,细细的雨。比喻在批评中摆事实,讲道理,方式缓和,不粗暴。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一团和气:原指态度和蔼可亲。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指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后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和睦相处:彼此融洽的相处。
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陈词滥调:陈旧、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唐王勃《滕王阁序》:“阎闾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鼎:古代炊具。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和盘托出: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完全说出来或拿出来,毫无保留。
一唱一和:此唱彼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和(hè)。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水。
单调无趣:指简单、重复,没有变化,缺乏趣味。形容事物或活动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较为单一,不能引起人的兴趣。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单调乏味:指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使人感到枯燥无聊,缺乏趣味。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和(hè)。
细雨和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也指平和舒缓的气氛。
和风丽日:指天气温暖而晴朗,也可用于形容美好的情境、氛围等,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
和气生财: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
风调雨顺:风雨均匀 适度。《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武王伐纣…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后多用来指风雨及时,适合农作物的需要。
油腔滑调:形容说话轻浮、不严肃、无诚意。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丈二和尚:(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老调重弹:旧调重弹。
众口难调:吃饭的人多,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调(tiáo)。
琴瑟和鸣: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琴瑟不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南腔北调:形容语音不纯,搀杂南北方音。
三足鼎立: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香火鼎盛:形容人很多.
言重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惠风和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惠:柔和。
商彝周鼎: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取与不和: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
举鼎绝膑: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瓜分鼎峙: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群居和一:指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折鼎覆餗:铂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和蔼近人: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天下鼎沸: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抱德炀和: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负鼎之愿: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刀锯鼎镬: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山林钟鼎:到朝廷做官和隐居山林。
阳和启蛰: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和声细语:指平和而细小的声音。
浑俗和光:指与世俗混同,不露锋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老相公在官时浑俗和光。”
蜜里调油:比喻非常亲密和好。
扛鼎抃牛: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群情鼎沸:比喻群众情绪异常激动,像锅里的开水一样沸腾起来。
鼎玉龟符: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重裀列鼎: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和隋之珍: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像和氏璧和隋侯珠那样的珍贵宝物。形容极其珍贵或极为难得的东西。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心醇气和:心地纯朴,气质温和。
步调一致: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倡而不和: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屈膝求和:下跪降服,请求和解。形容以奴颜婢膝的丑态,向强者献媚求和。
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画荻和丸: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画荻丸熊”。
扛鼎之作:比喻作品意义深远。
鱼水和谐: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尝鼎一膏: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鱼游沸鼎: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海内鼎沸: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函牛之鼎:大鼎。
古调单弹: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玉烛调和:指天地四时之气和合调顺。
拔山扛鼎: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琴瑟和同:夫妻关系和谐。
凤协鸾和: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