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黻皇猷 fǔ fú huáng yóu
1. 拼音:fǔ fú huáng yóu
2. 意思:指用华美的辞藻修饰帝王的谋略或治国之道,形容臣子以文才辅佐君王、宏扬朝政,也可指文章或言辞对国家政策的美化与宣扬。
3. 出处:《尚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后多在古代文献中用于称颂朝廷政令或文臣辅佐之功,如明代张居正《谢召见疏》中亦有类似用法。
4. 近义词:
匡辅王室:指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强调对朝政的辅助之功。
文治武功:以文才治理国家,以武力平定天下,形容治国的功绩。
燮理阴阳:原指调和阴阳,后多喻指大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敷扬文德:传播与弘扬文化德政,用文辞宣扬治国之道。
5. 反义词:
祸乱朝纲:破坏朝廷的规章制度,使朝政陷入混乱。
蠹国害民:损害国家利益,危害百姓生计,指奸臣的恶劣行径。
紊乱朝政:扰乱朝廷的政务秩序,使国家治理陷入无序。
擅权乱政:擅自专权,破坏政治秩序,背离治国正道。
6. 例句:
古之贤臣以黼黻皇猷为己任,辅佐君王开创盛世。
这篇策论引经据典,意在黼黻皇猷,深得帝王赏识。
史馆文臣的职责之一,便是以笔墨黼黻皇猷,记载朝政兴衰。
虽为布衣书生,他亦心怀黼黻皇猷之志,渴望献策朝堂。
宫廷宴会上,词臣们纷纷作赋,以文辞黼黻皇猷,歌颂太平。
史书中“黼黻皇猷”的记载,多彰显文臣对治国理念的阐释。
此部典籍不仅黼黻皇猷,更蕴含着深厚的治国智慧。
古代科举考试中,善以文章黼黻皇猷者,多能脱颖而出。
他虽官居高位,却未以黼黻皇猷为念,反行贪腐之事。
文人们常以诗词歌赋黼黻皇猷,映射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成语词典:黼黻皇猷
富丽堂皇 [ fù lì táng huáng ]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堂而皇之 [ táng ér huáng zhī ] 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堂而皇之 [ táng ér huáng zhī ] 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含贬义)。
皇亲国戚 [ huáng qīn guó qī ] 皇帝的亲戚。指极有权势的人。
冠冕堂皇 [ 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 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常用来讽刺那些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的行为或言语。
张皇失措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慌张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深谋远猷 [ shēn móu yuǎn yóu ] 指计划周密深远,谋略宏大长远,形容人思考问题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黼黻皇猷 [ fǔ fú huáng yóu ] 犹言辅佐朝廷。
汲汲皇皇 [ jí jí huáng huáng ] 急切匆忙。
黼蔀黻纪 [ fǔ bù fú jì ] 指锦绣美好的年代。
仓皇出逃 [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黼国黻家 [ fǔ guó fú jiā ] 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皇天后土 [ huáng tiān hòu tǔ ] 指天地神明,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常用于表示对天地的敬畏或在盟誓、祷告时以天地为证。
燕啄皇孙 [ yàn zhuó huáng sūn ] 西汉 绥和 二年,成帝 无病暴死。或归罪皇后 赵飞燕 及其妹 赵昭仪,责其“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赵飞燕 姊妹先后自杀。史谓“先是有童謡曰:‘燕燕,尾涏涏,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后以“燕啄皇孙”为后妃谋害皇子之典。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燕啄皇孙,知 汉 祚之将尽。”亦省作亦省作“燕啄”唐 独孤及《唐故睢阳郡太守赠秘书监李公神道碑铭》:“会 垂拱 永昌 已后,天下有燕啄之謡。”
火龙黼黻 [ huǒ lóng fǔ fú ] 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皇天有眼 [ huáng tiān yǒu yǎn ] 皇天:上天。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
仓皇不定 [ cāng huáng bù dìng ] 仓皇:匆忙,慌张。形容匆匆忙忙,心情慌乱。
张皇幽眇 [ zhāng huáng yōu miǎo ] 阐发张扬思想或著述中的深妙精微。
发皇耳目 [ fā huáng ěr mù ] 发皇:启发。开阔视听,扩大见闻。
羲皇上人 [ xī huáng shàng rén ] 太古的人。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伏羲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晋陶潜《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隔年皇历 [ gé nián huáng lì ] 皇历:原指清朝廷颁发的历书,后泛指历本。隔了一年的黄历。比喻过时的事物或陈旧的经验,在新的情况下已经用不上。
堂皇正大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 ]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发皇张大 [ fā huáng zhāng dà ] 发展扩大。《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为书名,无非暗示 蒋 政权压迫左翼文艺,虽甚残酷,然而左翼文艺必将发皇张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堂哉皇哉 [ táng zāi huáng zāi ] 犹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仓皇退遁 [ cāng huáng tuì dùn ] 仓皇:匆忙,慌张;遁:逃跑。慌慌张张地退却逃跑。
三皇五帝 [ sān huáng wǔ dì ] 传说中中国远古时代的帝王,“三皇”与“五帝”的具体所指说法不一,通常泛指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或远古时代,是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象征。
旋复回皇 [ xuán fù huí huáng ] 形容乐声的回旋往复、抑扬髙下。
至道嘉猷 [ zhì dào jiā yóu ] 可以理解成真理良策。
神色张皇 [ shén sè zhāng huáng ] 张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同“神色仓皇”。
黼黻文章 [ fǔ fú wén zhāng ] 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
皇天上帝 [ huáng tiān shàng dì ] 天帝,上帝。《吕氏春秋·季夏》:“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爲民祈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下》:“成帝 建始 二年,罷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長安 南郊。”
戎马仓皇 [ róng mǎ cāng huáng ] 指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规规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不越轨,保持端庄、严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洪水猛兽 [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 原指泛滥的洪水和凶猛的野兽,后比喻危害极大的事物或势力,多含贬义,用于形容对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的人或事,强调其破坏性与危害性。
事出无奈 [ shì chū wú nài ] 指事情的发生是出于无可奈何,并非本意如此,强调因客观条件限制或被逼无奈而采取行动。
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形容举止行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多用来表现做事时的专注与警惕。
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原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深究字句;现多指学习或研究时不深入钻研,只停留在表面理解,不求透彻明白。
一表人才 [ yī biǎo rén cái ] 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风度潇洒。
养精蓄锐 [ yǎng jīng xù ruì ] 指保养精神,积蓄力量,多形容在长期奋斗或竞争前,暂时休整以恢复体力和精力。
少年老成 [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 指年纪轻轻就言行稳重,举止老练,像成年人一样成熟;也可指年轻人缺乏朝气,显得过于老成。
开路先锋 [ kāi lù xiān fēng ] 原指在前面开辟道路的先头部队,现比喻在某项事业或行动中走在最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集体。
徇私枉法 [ xùn sī wǎng fǎ ] 指为了私人关系或自身利益而歪曲、破坏法律,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贪得无厌 [ tān dé wú yàn ] 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形同虚设 [ xíng tóng xū shè ] 指形式上虽存在,但实际不起作用,如同没有设置一样,形容制度、规章、设施等徒有其表,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或效力。
妩媚多姿 [ wǔ mèi duō zī ] 形容姿态美好、娇媚动人,富有变化和韵味,多用来描绘女性或事物的姿态、神情具有迷人的魅力。
腹背受敌 [ fù bèi shòu dí ] 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也指陷入困境。
固若金汤 [ gù ruò jīn tāng ] 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清廉正直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 指为人清白廉洁,坚守道德准则,公正刚直,不贪污受贿,行事光明磊落。
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形容人极有才华,文才卓越,学识渊博,多用于称赞某人在文学、知识等领域的极高造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