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土阶 máo cí tǔ jiē
茅茨土阶的意思
也说茅室土阶。用茅草盖屋顶,以泥土砌台阶。形容住房简陋。也泛指生活俭朴。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 茨(cí):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1. 【解释】: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阶:台阶。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2. 【出自】:汉·张衡《东京赋》:“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后汉书·班固传》:“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
3. 【示例】: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陃。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
4.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成语词典:茅茨土阶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茅塞顿开:《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古人认为路不走则被草所掩塞,心不用也会被堵塞。茅塞顿开是说被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受到启发,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寸土必争: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风土人情:一个地方 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
大兴土木: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土生土长:当地生长:他是~的山东人。
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一抔黄土:一捧黄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坟墓。后因称坟墓为一抔土。后也用一抔黄土(与高山对比)比喻卑微渺小的事物。抔(póu):捧。
阶柳庭花:阶前的柳树,庭院里的花草。
巧不可阶:阶:台阶,引伸为赶上。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广土众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茅屋采椽:指住宿简陋。
一抔之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身为粪土:死后只能化为粪土。
土扶成墙: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播土扬尘:谓尘土飞扬。亦形容飞奔。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揚塵,又無個過性的人。”《水浒传》第五四回:“却早黑氣冲天,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播土揚塵。”
土壤细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赐茅授土: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胙土分茅: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析珪胙土:谓封爵分土。
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皇天后土: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面如灰土: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瘴乡恶土: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故土难离: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开阶立极: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
水来土掩: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拔茅连茹:拔起一根茅草就会连带拔起很多茅草的根。比喻互相引荐,提拔、任用一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粪土不如: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茨棘之间:形容穷苦人家简陋的住房。
展土开疆: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普天率土:普天:整个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
挥金如土: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任意挥霍。形容挥霍浪费到了极点。
政庞土裂:指政治混乱,地方势力割据。
历阶而上:历:依次。沿着台阶,依次登上。
一片焦土: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连阶累任:指作官接连升迁、屡受任用。
土生土养:土:本地的、本国的。当地成长起来的。
累土至山: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日居衡茅:晶:每天;衡茅:用衡木做门的茅草屋。每天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不知天下大事。
日转千阶:转:升迁;阶:官阶。一天里升迁多次。比喻官职提升的极快。
土头土脑: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
土崩鱼烂:鱼烂: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土龙刍狗: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衣冠土枭: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捻土为香:捏泥成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
寸土不让: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茅室蓬户:茅:茅草;蓬:飞蓬,草名。茅草房子。形容住房极其简陋。
率土同庆:犹言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寸土尺金: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土鸡瓦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同“土鸡瓦犬”。
桑土之谋:比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
阶前万里:远在万里之外,犹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虽远,却像在眼前一样。
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累土聚沙:比喻积累收聚。
簸土扬沙:指虚张声势。
月地云阶: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怀土之情: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陵土未干:陵:陵墓。指皇帝刚死不久。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吓得~。
飞土逐网:土:指泥土弹丸;肉:指鸟兽。抛掷土丸以追逐鸟兽。指用弹弓猎物。
软红香土:形容都市的繁华。
守土有责: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
初出茅庐: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乡土难离: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
重迁安土: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土埋半截:比喻活不了多久。
土洋结合: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草茅之臣: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王道乐土:王道:统治者治理国家应遵循的道理;乐土:安乐的土地。指施行仁政,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
一棺之土:谓墓穴。
桑土绸缪:比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