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苴竿牍 bāo jū gān dú
苞苴竿牍的意思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1. 【解释】: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2. 【出自】:《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3.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词典:苞苴竿牍
连篇累牍:形容用过多的篇幅叙述。《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牍(dú):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立竿见影: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百尺竿头: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含苞吐萼: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状态。
竿头日进: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蓑笠纶竿:形容鱼翁钓鱼的样子。也比喻不问世事的隐逸生活。
红日三竿: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揭竿而起:《史记·陈涉世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后用“揭竿而起”泛指人民起义。
案牍劳形: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探竿影草: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竿木逢场:悟道在心﹐不拘时地。
斩竿揭木:犹言斩木揭竿。
补苴调胹:补苴:补缀,引申为弥缝;调胹:烹调煮熟。比喻加工使之完美。多用于对文章加工使之提高,或对理论作进一步完美的表述。
苞笼万象:苞:通“包”,包含;笼:收罗;象:形状,样子。包含容纳一切。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一竿风月:指美好的景色。
竿头一步:比喻更进一步。
补苴罅漏: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唐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补苴(jū):补缀;罅(xià):裂缝。
辍毫栖牍:停笔藏牍,指停止写作。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
牍背千金:指人被系入狱,无法剖白。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竹苞松茂: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上竿掇梯:犹上树拔梯。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飞苞驿篚:古代少数民族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
揭竿四起:指人民起义。
案无留牍: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干练、及时。
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多用来形容人起床晚。
苞藏祸心:同“包藏禍心”。心里隐藏着坏主意。苞,通“包”。《後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 伏后 ﹞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旧唐书·桓彦範传》:“昌宗 無德無才,謬承恩寵,自宜粉骨碎肌,以答殊造,豈得苞藏禍心,有此占相?”宋 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况西賊父祖以來,蓄養姦謀,一旦叛命,乘累勝之氣,而遣人納和,此固苞藏禍心,别營兇計。”
盘石桑苞: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安稳牢固。
案牍之劳: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