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炉冬扇 xià lú dōng shàn
夏炉冬扇的意思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 【解释】: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2. 【出自】:汉·王充《论衡·逢遇》:“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3.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夏炉冬扇的近义词
不合时宜
夏炉冬扇的反义词
雪中送炭
成语词典:夏炉冬扇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羽扇纶巾: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
华夏儿女:华夏一词由周王朝创造,最初指代周王朝,现被用作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夏儿女即指中国各族人民,尤指汉族人民,是对中华民族后代的一种统称,体现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华夏子孙:华夏是中国的古称,华夏子孙即指中华民族的后代,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一种统称,体现了民族传承和文化延续的内涵,承载着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
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这次试验失败了,咱们~。
霜凋夏绿:犹言冬去春来。指时光的流逝。
摇羽毛扇:比喻出谋画策。同“摇鹅毛扇”。
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一日之冬:指夜间。
数九寒冬:从数九(俗称"冬至")开始就真正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大致包括了公历三个月的冬季时节。
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春去夏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严霜夏零:零:凋零。由于受寒霜摧残,夏季的草木都凋零了。比喻无道的君王恣意暴虐。
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夏鼎商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冬箑夏炉: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商彝夏鼎: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洪炉燎发:洪炉:大炉子。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小冠子夏:指 汉 杜钦。
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头脑冬烘”。
三伏盛夏:指夏天最热的时候。
冬夏青青:指松柏的颜色无论冬夏都是青色的。比喻人的节操终生不变。
官法如炉: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之阳: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
夏虫语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冬日之温:冬天城太阳的温暖。封建时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夏裘冬葛:即“冬日之葛”、“夏日之裘”——夏天的裘衣,冬天用葛布制成的单衣。后用来比喻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氈毯。指居住条件优越。
舞衫歌扇: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红炉点雪:红炉上着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一经点拨,立即悟解。《高子遗书·会语七八》:“顔子 克己,若紅爐點雪,不必言難,天下歸仁。”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詩得一字之師,如紅爐點雪,樂不可言。”
歌扇舞衫: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传风扇火: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羽扇画水:指 东晋 吴猛 以白羽扇画水渡 江的传说。《晋书·艺术传·吴猛》:“﹝ 吴猛 ﹞年四十,邑人 丁义 始授其神方。因还 豫章,江 波甚急,猛 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事亦见 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秋扇见捐: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踞炉炭上: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扇枕温衾: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
冬日黑裘:裘:皮袄。冬天穿黑皮袄。比喻仅能御寒,不尚奢华。出处:《礼记·檀弓》:“孙叔敖冬日黑裘,夏日葛衣。”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冬山如睡:形容冬天山林寂静的景象。
夏日可畏:像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郭公夏五:《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夏阳酷暑:夏天的太阳,暑气逼人。
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纨扇之捐: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扇惑人心:挑拨引诱人的心志。
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夏山如碧:夏日山里一片碧绿如玉。
秋风纨扇: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旁午构扇:形容相互构陷、煽惑。
黄香扇枕:《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王先谦 集解:“惠栋 曰:《东观记》云:父 况,举孝廉,为郡五官,贫无奴僕。
熔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分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