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沓沓 tuō tuō tà tà

1. 拼音:tuō tuō tà tà

2. 意思:形容做事拖拉、迟缓,不干脆利落,缺乏效率,办事拖延且犹豫不决。

3. 出处:该成语为现代白话口语化表达,无明确古籍出处,由“拖沓”一词重叠而来,“拖沓”在清代李伯元《文明小史》中已有使用,如“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都被这班州县官,闹得死气沉沉,毫无一点生气,也觉得自己办事,未免拖沓。”后重叠为“拖拖沓沓”强化拖延的状态描述。

4. 近义词:

拖泥带水:比喻做事不干脆,纠缠不清,与“拖拖沓沓”均指行动迟缓,侧重过程中多余环节多、不利落。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与“拖拖沓沓”均含效率低之意,侧重态度从容到近乎迟缓,缺乏紧迫感。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迟疑不定,与“拖拖沓沓”均指行动滞后,侧重因犹豫而拖延,强调心理层面的迟疑。

磨磨蹭蹭:形容行动迟缓,做事拖拉,与“拖拖沓沓”为近义口语表达,侧重动作缓慢、故意拖延时间。

优柔寡断:做事犹豫,缺乏决断力,与“拖拖沓沓”均指效率低下,侧重因性格软弱而无法果断行动。

5. 反义词:

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任务坚决迅速,与“拖拖沓沓”相反,侧重行动果断、效率极高。

当机立断: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与“拖拖沓沓”对立,侧重决策果断,不犹豫拖延。

干脆利落:做事爽快,不拖泥带水,与“拖拖沓沓”相反,侧重行为直接、不纠结多余步骤。

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斗,比喻迅速解决问题,与“拖拖沓沓”对立,侧重以高效方式完成任务。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与“拖拖沓沓”相反,侧重态度坚定、行动利落。

6. 例句:

他做事情总是拖拖沓沓,一项简单的报告拖了三天才完成。

会议因个别发言拖拖沓沓,原本一小时的议程延长到了两小时。

母亲催促他收拾行李,别再拖拖沓沓,不然赶不上火车了。

项目进度因团队成员拖拖沓沓的工作态度,险些错过交付期限。

学习若拖拖沓沓,日积月累会欠下大量知识漏洞。

领导批评他处理问题拖拖沓沓,缺乏雷厉风行的执行力。

大扫除时,总有同学拖拖沓沓,直到最后才勉强动手。

拖拖沓沓地写作业,直到深夜还没完成一半。

工程队若再拖拖沓沓,雨季来临前恐无法完成桥梁加固。

办事拖拖沓沓的习惯让她在工作中频频出错,错失晋升机会。

拖拖沓沓

成语词典:拖拖沓沓

纷至沓来 [ fēn zhì tà lái ] 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拖泥带水 [ tuō ní dài shuǐ ] 形容说话、写文章或做事不干脆利落,拖沓繁琐,如同拖着泥、带着水般累赘,多含贬义。

横拖竖拉 [ héng tuō shù lā ] 犹横拖倒拽。指用暴力强拖硬拉。

拖天扫地 [ tuō tiān sǎo dì ] 形容衣服过长。

拖家带口 [ tuō jiā dài kǒu ] 指带着一家老小(多含负重或不便的意味),形容人在迁徙、奔波或生活中需照料家庭全体成员的状态。

拖人下水 [ tuō rén xià shuǐ ] 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拽布拖麻 [ zhuài bù tuō má ] 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

拖拖拉拉 [ tuō tuō lā lā ] 形容做事迟缓,不干脆利落,总是拖延时间,不抓紧完成任务,多含贬义。

拽象拖犀 [ zhuài xiàng tuō xī ] 能徒手拉住大象拖动犀牛。形容勇力过人。

横金拖玉 [ héng jīn tuō yù ] 指官服盛装。

纷来沓至 [ fēn lái tà zhì ] 形容接连不断纷杂而来。

生拽死拖 [ shēng zhuài sǐ tuō ] 犹生拖死拽。形容用力拉扯。

拖男挟女 [ tuō nán xié nǚ ] 带领着子女。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难。

改口沓舌 [ gǎi kǒu tà shé ]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沓来踵至 [ tà lái zhǒng zhì ] 指纷纷到来。亦作“踏来麕至”。

垂朱拖紫 [ chuí zhū tuō zǐ ] 借指高官显宦。

拖紫垂青 [ tuō zǐ chuí qīng ] 拖:下垂。紫、青:古代高官系印用的绶(shuò)带颜色。汉制:诸侯为紫色,公卿为青色。指担任高官。

纷纭杂沓 [ fēn yún zá tà ] 纷纭:交错;沓:重复。多而且杂乱。

杂沓而至 [ zá tà ér zhì ] 从各方面纷纷涌来。例句: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朋疑众难,杂沓而至。”近义词:纷至沓来。

生拖死拽 [ shēng tuō sǐ zhuài ] 形容强行拖扯。

毡上拖毛 [ zhān shàng tuō máo ] 氈为毛制,在氈上拖毛,则涩滞难行。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

拖男带女 [ tuō nán dài nǚ ] 带领着男儿女儿。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难。

拖拖沓沓 [ tuō tuō tà tà ] 形容做事拖拉、迟缓,不干脆利落,缺乏效率,办事拖延且犹豫不决。

泄泄沓沓 [ xiè xiè tà tà ] 弛缓;懈怠。语出《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朱熹 集注:“泄泄,怠缓悦从之貎……沓沓,即泄泄之意。”《明史·忠义传六·张凤翮》:“陛下议均输再征一年,民力已竭,讨贼诸臣泄泄沓沓,徒糜数百万金钱。”邹韬奋《当前的急务》:“现在有些人天天希望某某国出兵……因此对于我国自己应该迅速干的事情,无精打采,泄泄沓沓,这是绝对要不得的。”《明史·陈子龙传》:“中兴之主,莫不身先士卒,故能光復旧物。今入国门再旬矣,人情泄沓,无异昇平。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内,臣不知其所终。”《花月痕》第四六回:“封疆坏於各道节度,各道节度非有 唐 末之横也,而平居泄沓,临事张皇。”吴组缃《山洪》二八:“大家的情绪却已经低落,谁也拿不出早前的劲来,又现出散漫泄沓的光景。”参见“泄泄”。

痴鼠拖姜 [ chī shǔ tuō jiāng ] 亦作“痴鼠拖薑”。比喻不聪明的人自找麻烦。《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按俗語説便叫作‘賣盆的自尋的’;掉句文便叫作‘痴鼠拖薑,春蠶自縛’!”

珥金拖紫 [ ěr jīn tuō zǐ ]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显赫,珥:插;拖:下垂。形容官位显赫。

拖儿带女 [ tuō ér dài nǚ ] 指带着儿女,多形容父母带着孩子生活或奔波的情景,强调抚养子女的责任与辛劳。

横拖倒扯 [ héng tuō dào chě ] 犹横拖倒拽。

施绯拖绿 [ shī fēi tuō lǜ ] 形容衣衫不整。

拖金委紫 [ tuō jīn wěi zǐ ] 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

纡青拖紫 [ yū qīng tuō zǐ ] 比喻显贵。

荣归故里 [ róng guī gù lǐ ] 指光荣地回到家乡。一般是指某人在外面取得了成功或者获得荣誉后返回故乡。

供不应求 [ gōng bù yìng qiú ] 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指某种事物的需求量很大,但供应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动荡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形容局势、社会或环境等不稳定,充满动荡和不安定因素,让人感到不安宁。

知遇之恩 [ zhī yù zhī ēn ] 指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恩情,形容他人在自己才能未显时给予的提携、信任与支持,多体现对伯乐的感激之情。

炯炯有神 [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 形容人的眼睛明亮有神采,目光锐利而有精神,也可形容事物(如灯火、绘画等)呈现出明亮生动的状态。

良药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好的药物虽然味道苦涩,但能治愈疾病;比喻有益的劝告或批评虽不中听,却能帮助人改正缺点。

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眼泪满脸流淌,形容极度悲伤、激动或感动时情感无法抑制的状态。

承上启下 [ chéng shàng qǐ xià ] 承接上面的内容,引出下面的内容,多形容文章结构的过渡作用,也指在事务中连接前后、起桥梁作用。

唠唠叨叨 [ láo lao dāo dāo ]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惊天动地 [ jīng tiān dòng dì ] 形容声音极大,惊动天地;也指事业、功绩伟大或事件影响极深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指在纸面上谈论用兵策略,比喻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实际操作,或虽有知识却缺乏实践能力,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骄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踏实。

任人唯贤 [ rèn rén wéi xián ] 指选拔、任用人才时只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而非凭借关系亲疏、身份背景等其他因素,强调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

欣欣向荣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奇光异彩 [ qí guāng yì cǎi ] 指奇妙奇特的光芒和色彩,多形容景象绚丽、光彩夺目,也可比喻事物极具特色与吸引力。

路见不平 [ lù jiàn bù píng ] 指途中见到不公平的事情,主动出面干涉或帮助受欺压的一方,形容人有正义感,敢于挺身而出。

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指做事前反复思考、慎重考虑,避免因冲动或轻率导致失误。

缄默无言 [ jiān mò wú yán ] 指闭口不说话,沉默不语,形容人因某种原因(如情绪、顾虑、默认等)而保持静默,不发表任何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