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豆摘瓜 jiān dòu zhāi guā
煎豆摘瓜的意思
比喻亲属相残。
1. 【解释】:比喻亲属相残。
2. 【出自】:煎豆,语出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摘瓜,语出唐李贤《黄台瓜辞》:“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3. 【示例】:或兄弟争国,煎豆摘瓜,而建文之仁,金川门改为僧。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词典:煎豆摘瓜
瓜田李下: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煮豆燃萁:相传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做诗,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做成,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立刻就做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豆蔻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
毫无瓜葛:瓜葛:瓜和葛都是蔓生的植物,能缠绕或攀附在别的物体上,比喻辗转相连的社会关系,或两件事情互相牵连的关系。毫无瓜葛就是指没有任何关联或牵连。
滚瓜烂熟:形容记得非常牢固,念或背得非常流利。
瓜熟蒂落:瓜熟了,蒂自然脱落。比 喻时机、条件成熟,就能顺利成功。蒂:连接枝茎与瓜果的部分。
油煎火燎:形容非常焦急:孩子病得很重,母亲急得~的。
寻章摘句:从书上挑选现成的文句,堆砌成文。《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同“借”)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文句,缺乏创造性。
抱蔓摘瓜:顺藤摸瓜。比喻扩大案情,牵连无罪的人。
及瓜而代: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及:到。代:代替。
瓜分鼎峙: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寸马豆人:比喻小。
煎盐迭雪:像晶莹洁白的精盐和雪一样。
沉李浮瓜: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煎盐叠雪:煎盐:熬制精盐;叠雪:层层相积的白雪。像洁白的细盐和层层叠起的白雪。多用以形容奔腾翻滚的浪花。
目光如豆:眼光像豆子那么小。形容见识短浅。
贫士市瓜: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摘胆剜心: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瓜衍之赏: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晉侯 賞 桓子 狄 臣千室,亦賞 士伯 以 瓜衍 之縣。曰:‘吾獲 狄 土,子之功也。微子,吾喪 伯氏 矣。’”后以“瓜衍之賞”泛指重赏。晋 陆机《演连珠》之十二:“是以 柳莊 黜殯,非貪 瓜衍 之賞;禽息 碎首,豈要 先茅 之田。”《南史·谢方明传》:“愧未有 瓜衍 之賞,且當與卿共 豫章 國禄。”
双豆塞聪:聪:听觉灵敏。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寻枝摘叶: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榆瞑豆重:用以指身懒神昏。
瓜葛相连: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
种瓜得瓜: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瓜字初分: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摘艳薰香:形容文辞华美。
避李嫌瓜: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拈花摘叶:拈:用指取物;花: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
双豆塞耳: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相煎何急: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一灯如豆:形容灯光暗。
擒奸摘伏:擒获暴露的坏人,揭露隐藏着的歹徒。
一叶两豆: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匏瓜徒悬: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
甘瓜苦蒂: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摘山煮海:摘:开发。指开山炼矿,煮海成盐。比喻开发矿藏。
瓜剖豆分: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煎豆摘瓜:比喻亲属相残。
煎胶续弦:比喻交情密切或再续旧情。
瓜李之嫌:比喻处在嫌疑的境地。《 旧唐书·柳公权传》:“瓜李之嫌,何以户晓?” 瓜李:瓜田李下。
冷灰爆豆:在冷灰中爆豆。比喻方法不对,白费力气。或比喻事情凭空突然发生。亦作“冷锅中豆爆”。
滚瓜流水: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发隐摘伏: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煮豆烧箕: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破瓜之年: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所以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
豆重榆瞑:原指多吃大豆使人发胖,吃榆能使人久睡。后形容人本性难改。
膏火自煎:膏能燃烧照明而自受煎熬。比喻有才学的人因才得祸。《庄子·人间世》:“±±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膏:照明用的油脂。
瓜熟而代:作为君王要对臣子言出必行。
东门种瓜:原指秦东陵侯召平在秦灭亡后不仕新主,在长安东青门外种瓜。借指离官隐居务农。也比喻富贵的人后来贫困潦倒。
浇瓜之惠: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水里纳瓜: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
脑瓜不灵:指人不聪明,思想转不过弯来。
抉瑕摘衅:指刻意挑剔缺点毛病。
砍瓜切菜:形容操刀利落爽快。
觞酒豆肉: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泛指饮食。
瓜剖碁布:如瓜剖分,如棋分布。比喻区分布局,职司有序。宋 叶適《经总制钱一》:“州縣之所趁辦者,本不過數條,瓜剖碁布,皆以分隸,一州則通判掌之,一路則提點刑獄督之。”
糠豆不赡: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麦饭豆羹: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以煎止燔: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发奸摘隐: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麻姑掷豆: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
钩元摘秘:探取精微,采摘奥秘。
红豆相思:比喻男女之间互相爱慕思念。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芋魁豆饭:喻食物粗劣。语本《汉书·翟方进传》:“王莽 时常枯旱,郡中追怨 方进,童謡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颜师古 注:“羹芋魁者,以芋根为羹也。”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苦草王瓜随地满,芋魁豆饭一生过。”亦作“芋魁饭豆”。
双瞳如豆:瞳:瞳孔。形容人的目光短浅。
歪瓜裂枣: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
黄台之瓜: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腹热心煎:形容心中焦急。
兰友瓜戚:好友与亲戚。
青门种瓜:在京城东门外种瓜,指隐居不当官。
指古摘今: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言论锋利。
摘瑕指瑜:指揭示优缺点。
瓜瓞绵绵: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避瓜防李:表示避免嫌疑。
匏瓜空悬: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煎水作冰:比喻不可能的事。
老王卖瓜:比喻自己称赞自己的货色好或本领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