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失当 jǔ cuò shī dàng
举措失当的意思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1. 【解释】: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2. 【出自】:《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3. 【示例】:敌军调动忙乱,举措失当,两队优劣之势,也就不同于前了。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举动措施不得当
举措失当的近义词
举一废百、对牛弹琴、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举措失当的反义词
对症下药、恰如其分、对症发药
成语词典:举措失当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愧不敢当: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斗志更坚,干劲更大。《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当:应该。益:更加。
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表示对丈夫尊敬。后因称夫妇相敬为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罚不当罪:给予的处罚跟 所犯的罪不相称。《荀子·正论》:“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当:相当。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孤单失群:形容孤单、无所依靠的人(或动物),不能与伙伴合群。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流离失所: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哑然失笑: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哑(旧读è)。
当仁不让: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仁:仁义,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失之交臂:也说交臂失之。《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形容当面错过了好机会。交臂:胳膊碰胳膊,指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
独当一面:单独担当一个 方面的任务。
直截了当:(说话做事)爽快、不绕圈子。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长歌当哭: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后用“长歌当哭”表示以长声悲歌代替痛哭,多指书写诗文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当(dàng)。
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必须做好防洪准备工作,以免雨季到来时~。
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冲:要冲,交通要道。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 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偿(cháng)。
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
百无一失:形容有充分把握,不会出错。
轻举妄动: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轻率地行动。
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失之毫厘: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
大失水准:指表现远远低于平时或正常的水平,在能力、发挥等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或失常情况。
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举手之劳: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不费事。
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安步以当车。” 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当(dàng)。
多此一举:做不必要的 、多余的事情:何必~。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当务之急: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对酒当歌:三国魏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意思是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慨叹人生短暂,应该有所作为。后 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举:动作,举动。
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
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
明白了当: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旗鼓相当:也说鼓旗相当。《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公孙述)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指隗嚣)兵马,鼓旗相当。” 原指两军对敌。后用来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言多语失:话说多了就难免出错。
当机立断:汉陈琳《 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形容剑的锋利。后以“当机立断”比喻 把握时机,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能决定怎样走。比喻拿不定主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举足轻重:《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危险、意外情况等时慌乱不安的状态。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显出一种优雅的风度。
怅然若失: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豺狼当道:《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比喻坏人当权。当(dāng)道:在路中间。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 容照顾不过来。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当断不断: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患得患失: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掉。《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原指忧患禄位之得失。后用来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当家作主: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举国上下: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举目无亲:形容只身在外,十分孤单。
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悔不当初:(因事与愿违而)后悔开始不该这样做。唐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悔:后悔。当初:开始,开头。
吊儿郎当:状态词。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等。
大敌当前:当:面对。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不识抬举: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用于指责人)。
当之无愧:完全当得 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张皇失措:慌张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名我固当: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晚食当肉: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举首奋臂: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爲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举箸提笔:意为拿筷子和提笔。
瞽言妄举: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