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 yú yáng pí gǔ
渔阳鼙鼓的意思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1. 【解释】: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2.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渔阳鼙鼓的近义词
渔阳鞞鼓
成语词典:渔阳鼙鼓
竭泽而渔: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渔:捕鱼。
阴差阳错:见〖阴错阳差〗。
阳春白雪: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下里巴人”相对。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敲战鼓。原指不暴露目标,秘密行军。也指停止战斗。《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欢欣:喜欢,快乐。鼓舞:兴奋。
骄阳似火:强烈的阳光。
坐收渔利: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虎落平阳: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旗鼓相当:也说鼓旗相当。《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公孙述)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指隗嚣)兵马,鼓旗相当。” 原指两军对敌。后用来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鼓舞人心: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敲锣打鼓:指欢庆祝贺。
打退堂鼓: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有困难大家来帮你,你可不能~。
阴阳怪气:(~的)(性格、言行等)乖僻,跟一般的不同:他说话~的,没法跟他打交道。天气老是这样~的,不晴也不雨。
阳关大道:阳关道。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 模很大。张:展开。
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
夕阳西下: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阴奉阳违: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嗣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振旗鼓。
阴阳惨舒: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
鼓鼓囊囊:状态词。形容口袋、包裹等填塞得凸起的样子:背包装得~的。
楼船箫鼓: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摇唇鼓舌:用花言巧语拨弄是非。也指利用口才进行游说。《庄子·盗跖》:“尔(孔子)…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陶熔鼓铸: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潜窃阳剽: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淮阳多病:《汉书·汲黯传》:“召 黯 拜为 淮阳 太守…… 黯 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復见陛下,不意陛下復收之。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后人往往引此以自况多病。
腰鼓兄弟: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渔阳参挝:鼓曲名。亦称“渔阳掺挝”。
丹凤朝阳:比喻贤才逢明时。
鼓眼努睛: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渔阳鼙鼓: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悬羊击鼓:一种疑兵之计。
龙阳泣鱼: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鼓舌扬唇: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悬鼓待椎:比喻急不可待。
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高阳酒徒: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高阳:古地名。
欢呼鼓舞: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阳和启蛰: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渔经猎史:渔、猎:涉猎。泛览群经,博涉诸史。形容博览群书,知识广博。
鼓衰气竭:比喻力量耗尽,不能再有作为。
钟鼓馔玉: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阳关三迭: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桴鼓相应:用鼓槌打鼓,鼓即发声。比喻上呼下应,紧密配合。《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 应也。” 桴:鼓槌。
掀风鼓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鼓舌掀簧: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鼓角相闻: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两部鼓吹: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胶柱鼓瑟:比喻拘泥,不知变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柱:瑟上调弦的短木,柱被粘住,音调就不能变换。
阴阳相隔:人类生存的空间,称其为阳间。
阳解阴毒:指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羯鼓催花: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
晋阳之甲: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鼓吻奋爪:犹言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金鼓齐鸣:指战斗正在进行。也形容军威盛大。金鼓:金属制的乐器和战鼓。古代作战时用它们发号令,壮军威。
鼓吻弄舌:指鼓弄唇舌。
收锣罢鼓: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颠倒阴阳: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蒙在鼓里:好像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击鼓催花:唐 南卓《羯鼓录》:“上(唐明皇)洞晓音律……尤爱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尝遇二月初,詰旦,巾櫛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覩而嘆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 高力士 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嬪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用作酒令。鼓响传花,声止,持花未传者即须饮酒。今亦用作游戏。
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樵村渔浦:指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撞钟击鼓:指奏乐或敲击寺院的钟鼓。
渭阳之思:指甥舅间的思念、怀旧之情。
渔海樵山: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一鼓而擒:鼓:擂战鼓;擒:擒住。作战开始时,擂第一通战鼓就把敌人擒获了。比喻速战速决。
蛙鼓蝉鸣: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买田阳羡:指辞官归隐。
鼓足干劲: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
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阴阳之变:早晚和季节的变化。
阳九之厄:灾难之年或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