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兔顾犬 jiàn tù gù quǎn
见兔顾犬的意思
看到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事情虽紧急,但如及时想办法还来得及。《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回头看。
1. 【解释】:顾:回头看。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2.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3. 【示例】:夫见兔顾犬,或未为晚,今能议及,岂不犹愈于已。 ◎清·梁启超《我政府之对俄政策》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
见兔顾犬的近义词
亡羊补牢、迷途知返
见兔顾犬的反义词
执迷不悟、一错再错
成语词典:见兔顾犬
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司空见惯:相传唐代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李绅请卸任和州刺史(古代一州的行政长官)刘禹锡喝酒,席上叫歌伎劝酒。刘做诗:“?鬌(wǒtuǒ)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语出唐代孟棨《本事诗》)现在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拨云见日:拨开云雾,看见了太阳。比喻冲破黑暗,重见光明。《晋书·乐广传》:“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他走得很慢,~,像在寻找什么。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不屑一顾: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顾影自怜: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 》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 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异:不同的。迁:改变。
捉襟见肘:也说捉襟肘见。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同“襟”)而肘见。”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灼(zhuó):明白。
立竿见影: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明心见性: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后多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一》:“瞻前顾后,便做不成。” 瞻:向前看。顾:向后看。
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数见不鲜:屡见不鲜。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层见叠出:屡次出现。也说层出叠见。
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不顾一切:什么都不顾。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来不及。说明穷于应付,无力顾及其他。暇:空闲。不暇:忙不过来。
不管不顾:不照管:他对家里的事全都~。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含贬义)。明田艺蘅《玉笑零音》:“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先见之明:指对事物有预见性;事先能料及事后的结果。《后汉书·杨彪传》:“愧无(金)日(mì)?(dī)先见之明。”
少见多怪:见识少,遇到不常见的事便觉奇怪。晋葛洪《抱朴子·神仙》:“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
见利忘义: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而去干。《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钱眼开:见到钱财,眼睛就睁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贪财。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屡见不鲜:原作数(shuò)见不鲜。《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hùn)公为也。” 原意是常到别人家去就无新鲜的酒食供应了。后用以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
固执己见: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顾全大局: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一般见识:同样的见识、修养。不跟知识、修养较差的人争执,叫做不跟他一般见识。
见多识广:阅历深,经验多。
顾虑重重: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丧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也说丧家之狗。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 容照顾不过来。
后顾之忧:《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后无后顾之忧。” 指来自后方的或事后的忧患。顾:回头看。忧:忧患,担心。
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见风使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捉贼见赃:脏:偷盗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捉盗贼必须看到赃物。指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见怪不怪:看到奇异的事物,镇定自若,不大惊小怪。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各持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
不见天日: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绌(chù):不够。
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 含义。《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记载,王昶给他的子侄等起名字都用谦实等词,并写信给他们说:“ 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鸡犬不宁: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后以“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十分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一顾之价: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就值千金。比喻得到贤人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犬牙相临: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地相连接。
独见之虑:虑:思考,谋划。超出众人的独到的谋划。
远见明察:放眼长远,深刻洞察。
鹰犬之任: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犬。可以任用之为鹰犬。旧指为君主尽忠的重任。
亲眼所见: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
累见不鲜:数(shuò)
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间见层出:先后一再出现。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兔起凫举:凫:野鸭。像兔敢奔跑,像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肤见谫识:浅陋的见识。
龟毛兔角:也说兔角龟毛。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古代认为这是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见弹求鹗: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