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八音 sī zhú bā yīn
丝竹八音的意思
丝竹:弦乐和管乐。
成语词典:丝竹八音
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八仙过海: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七上八下:也说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地上~地堆放着各种农具。
藕断丝连:藕被折断时还有许多丝连着不断。比喻相互间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
余音绕梁:《列子·汤问》记载,韩娥去齐国,路上断了粮,便以歌唱求食。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靡靡之音:软绵绵、委靡不振的音乐。《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现指含有低极趣味、反映腐朽颓废情调的乐曲。靡靡:柔弱,颓靡。
治丝益棼:《左传·隐公四年》:“犹治丝而棼之也。” 意思是整理蚕丝,不找头绪,越理越乱。比喻做事没有抓住要领,越做越糟。棼(fén):纷乱。
势如破竹:《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丝丝入扣:纺织时,每条经线都要从“扣”齿间穿过。用以比喻做得十分细致、合拍(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扣:同“筘”,织布机上的一种机件。
千儿八百:一千左右。
丝丝缕缕:形容事物之间相互牵连或某种思绪、情感等延续不断,如同丝线般细长、轻柔。也可形容物体呈细长条、连续不断的状态。
块儿八毛:一元钱或比一元钱略少。也说块儿八角。
一丝不挂:形容赤身裸体。
十有八九: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胡说八道:胡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七七八八:犹言差不多。
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宋戴石屏《怜薄命》词:“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
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老八辈子:形容年代久远或古老、陈腐:这是~的话了,没人听了。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杂七杂八:形容多而杂。
七老八十:七八十岁,指年纪很老:别看他~的,身体硬朗着呢。
七拼八凑: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引申为胡乱凑合。
音容宛在:音:声音;容:容颜;宛:仿佛。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
乱七八糟:形容混乱;乱糟糟的:稿子涂改得~,很多字都看不清楚。他越想越没主意,心里~的。
七嘴八舌:人多口杂,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
八拜之交:拜把子(旧时结为异姓兄弟)的关系。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多而敞亮。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对各方面都敷衍得很周到。
胸有成竹: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成:现成。
零七碎八:犹言零七八碎。零碎而纷乱。
游丝飞絮:游动的蛛丝,飘盈的柳絮。
八面受敌: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
五行八作:泛指各种行业(作:作坊)。
知音识曲:指通晓音乐。
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七青八黄:指钱财。
甘酒嗜音: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胸无成竹: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八字打开: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丝来线去:比喻纠缠连挂。
七疮八孔: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七事八事: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亢音高唱: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众啄同音: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青鸟传音:指使者传递信息。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七推八阻:比喻有意为难。
哀丝豪竹:形容弦管乐声悲壮动人。宋陆游《长歌行》诗:“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 哀丝:悲哀的弦乐声。豪竹:豪壮的管乐声。
竹罄南山:《汉书·公孙贺传》:“南山 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 之木不足爲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书不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清 感惺《断头台·受谳》:“到此是 森罗殿 上無私款,鏡臺前明照膽,要把君孽案重重徹裏翻,竹罄 南山。”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名书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清莹竹马:男女双方的纯真洁净坚定永恒的爱。
丝竹之音:指音乐的声音。
成竹于胸:是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
哀丝豪肉:悲切的弦乐,洪亮的歌喉。
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咬音咂字: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八百里驳:牛名。
分丝析缕:比喻明察入微。
八索九丘:上古帝王遗书。见“八索”。
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