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身失节 sàng shēn shī jié
丧身失节的意思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1. 【解释】: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2. 【出自】: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成语词典:丧身失节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大显身手: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运动员在赛场上~。
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粉身碎骨:指死亡(有强 调的意味):为革命~也心甘。敌人胆敢来进攻,定叫他~。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孤单失群:形容孤单、无所依靠的人(或动物),不能与伙伴合群。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流离失所: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生命。殉:为了某种目的而死。
哑然失笑: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哑(旧读è)。
失之交臂:也说交臂失之。《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形容当面错过了好机会。交臂:胳膊碰胳膊,指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
半身不遂:即“偏瘫”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身价倍增:建立或增进个人的权威、影响或声望。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着急和伤心(现多含贬义)。《尚书·舜典》:“百姓如丧考妣。” 考妣(bǐ):死去的父母,古时也称在世的父母。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之日。后因以“身怀六甲”谓妇女怀孕。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临:到、来。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现指怕有损自己,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 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偿(cháng)。
现身说法:本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说法。现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终身大事: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哭丧着脸:心里不痛快,脸上流露出很不高兴的样子。
百无一失:形容有充分把握,不会出错。
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身家性命:身家:本人和家庭。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失之毫厘: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
大失水准:指表现远远低于平时或正常的水平,在能力、发挥等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或失常情况。
守身如玉: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丧权辱国: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身经百战:亲身参加过许多次战斗。形容经验丰富。
以身试法: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杀身之祸: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身首异处:首:头;异:不同;处:地方。指被杀头。
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
身强力壮:身体强壮有力。
功成身退: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意是说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言多语失:话说多了就难免出错。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丧尽天良: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身不由己: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闻风丧胆:听到一点风声,就把胆吓破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其恐惧。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丧心病狂:失去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干坏事不顾一切。《宋史·范如圭传》:“公(指秦桧)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
自身难保:自己保不住自己。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危险、意外情况等时慌乱不安的状态。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怅然若失: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身体发肤: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丧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也说丧家之狗。
身败名裂:地位丧失,名誉扫地。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 容照顾不过来。
节哀顺变:节制哀痛,顺应变故。对父母或其他亲人去世的人的慰唁之辞。《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财产等,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患得患失: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掉。《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原指忧患禄位之得失。后用来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