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修文 dì xià xiū wén
地下修文的意思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1. 【解释】: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2. 【出自】:《太平御览》卷八八引王隐《晋书》:“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
3. 【示例】: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饥处倒空墙。 ◎唐·司空图《狂题》诗
成语词典:地下修文
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天罗地网:上下四方都布下了罗网。比喻对敌人或逃犯设下的严密包围。罗:捕鸟的网。
瓜田李下: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七上八下:也说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晋书·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每况愈下:原作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意思是验猪的肥瘦,越踏在猪的股脚处,其肥瘦状况越明显。后多作每况愈下,形容情况越来越坏。
改天换地:也说改地换天。比喻彻底的大规模的变革。常用来指自然或社会的根本变革。
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幕天席地:以天作幕,以地作席。形容性情豁达旷放。也指露宿野外。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宋林正大《括沁园春》词:“纵幕天席地,居无庐室,以八荒为域,日月为扃。”
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我国~,人口众多。
普天之下:指整个天下;遍天下。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寄人篱下:《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原指写诗作文因袭他人。后转指在别人的势力庇护之下或依附别人过活。寄:依附。篱:篱笆。
图文并茂:(同一书刊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
肝脑涂地:形容惨死。《史记·刘 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人类。后来用“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辟:开辟。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这里物产丰富,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真是~的好地方。他们真是~的一对好夫妻。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这点小事对他来说~。
天高地厚:形容恩情深厚。
人杰地灵:也说地灵人杰。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地。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地老天荒:也说天荒地老。形容时间久远。唐李贺《致酒行》诗:“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礼贤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上吐下泻: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这几年村里起了~的变化。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现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低声下气: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天经地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后用“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经、义:道理。
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多含贬义)。
坐地分赃: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也指(匪首、窝主)坐等分取同伙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财物。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现多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文恬武嬉:文官只知道贪图安逸,武将一味追求玩乐。形容文武官员贪图享乐,不问国事的腐败现象。唐韩愈《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 恬(tián):安逸。嬉(xī):游玩。
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监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 后用以比喻只许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活动。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翻天覆地:也说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唐刘商《胡笳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出人头地: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意思是自己应退让,使苏轼能超过自己。后用“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在众人之上。
下车伊始:《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指官吏刚到任。后泛指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伊始:开始。
甘拜下风:原指甘心服从、听命(古 代出令的人站在上风的地位,听令的人站在下风的地位)。后泛指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天下大乱: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
情文并茂: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文辞也很美盛。情:情感;文:文辞;茂:美好、丰富。
上窜下跳: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落井下石:也说落井投石、投井下石。比喻乘人危难时加以陷害。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扫地出门:指剥夺所有财产,赶出家门。
纵横天下: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遍地开花:比喻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电力工业已经出现~的新局面。
上蹿下跳:(动物)到处蹿蹦:小松鼠~,寻找食物。
天诛地灭:(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诛(zhū):杀。
立足之地: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随时随地: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委决不下:迟疑而决定不下来:他一时~,跑来要我出主意。
表面文章:比喻形式好看但没有实质内容、不求实效的事物:坚持实事求是,不做~。
下不为例:指某件事做了以后,下次不能再这样做。有提醒、警告、只能通融这一次的意思。
旧地重游:重新来到曾经居住过或游览过的地方。
天昏地暗: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突然狂风大起,刮得~。
天南地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各在一方。
下落不明: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大地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也比喻形势好转。
相持不下:彼此争持,不肯让步。也指斗争双方势均力敌,谁也难于在短时间内取胜。
上下交困:上面下面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手下留情: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席地而坐:泛指在地上坐。
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常用来形容物品、观念、行为等没有任何意义或价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