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民 zhì guó ān mín
治国安民的意思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1. 【解释】: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2. 【出自】:《汉书·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3. 【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4.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治国安民的近义词
安富恤穷、经天纬地、治国安邦
治国安民的反义词
祸国殃民
成语词典:治国安民
一路平安: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我国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
安营扎寨:旧指军队到一个地方,须在野外扎帐篷设栅栏为营。现指部队、团体在一个地方驻扎安顿下来。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宋史·神宗纪赞》:“励精图治,将大有为。”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焦躁不安: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治病救人:比喻针对某人的缺点错误进行分析、批评,帮助其改正。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忸怩不安: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皇亲国戚:皇帝的亲戚。指极有权势的人。
安之若素:(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素:平日。
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转危为安:从危急转为平安。多指局势、病情等。
安分守己:指规矩、本分,不做违规、违纪、违法之事。分(fèn):本分。
国破家亡: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少安毋躁: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
治丝益棼:《左传·隐公四年》:“犹治丝而棼之也。” 意思是整理蚕丝,不找头绪,越理越乱。比喻做事没有抓住要领,越做越糟。棼(fén):纷乱。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惶恐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丧权辱国: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保家卫国:保卫家乡和祖国。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异国他乡:指远离家乡、在别的国家或地方,常带有一种漂泊、孤独、思念故土的情感色彩。
动荡不安: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安步以当车。” 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当(dàng)。
安家落户:在他乡安置家庭并定居:为植树造林,他在山区~了。经过一年多的试养,武昌鱼已经在这里~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建立事业。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国家栋梁: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无为而治:无为: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是古代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和政治思想;治:治理。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开国功臣: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色可贵,不同于一般花卉。唐李正封《咏牡丹花》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后也用以形容女子的美丽。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除暴安良:铲除暴徒,安抚人民。
倾国倾城: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举国上下: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惶惶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政荒民弊: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安详恭敬:古时指教育儿童要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行坐不安:心绪焦躁不安的样子。
知命安身: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安安心心: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偷安苟且: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怀安丧志:怀安:贪图安逸。贪图安逸会丧失志气。
治兵以信:兵:军队。要用信义来管理军队。
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分而治之:分别治理。
尊主泽民: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移国动众:动摇国基及民心。
一枕槐安: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
卖弄国恩:旧指官僚恃恩弄权。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众心不安:指民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