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疾防患 gōng jí fáng huàn
攻疾防患的意思
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1. 【解释】: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2.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成语词典:攻疾防患
饱经忧患: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以防万一: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攻无不克: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积劳成疾:因长期连续的劳累而得了病。
后患无穷: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疾首:头痛。
大声疾呼:大声而急切地 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疾言厉色:也说疾言遽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 未然。”
眼疾手快:见〖手疾眼快〗。
以毒攻毒: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特点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坏人来对付坏人。
疾风骤雨: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或情绪等。
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患难之交:在患难中结成的朋友。
以防不测:防:防备;测:预测。用来防备不曾料想到的事。
杜绝后患: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心腹之患:指隐藏在内部的祸害。《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心腹:比喻要害的地方。这里指内部。
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患得患失: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掉。《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原指忧患禄位之得失。后用来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以守为攻: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秦国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策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攻其不备: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操心虚患:人的品德、智慧、本领、知识,往往产生于灾患之中。
金革之患: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指战乱。
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忧愤成疾: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疾之若仇:疾:同“嫉”,嫉恨,痛恨。嫉恨他人如同仇敌。
反攻倒算: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主要表现是:翻他们反革命罪恶的案,向人民群众夺 取胜利果实,打击、陷害以至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等。
不虞之患:没有意料到的灾患。
临患忘利:祸患来临之时,不计较个人得失。
首尾夹攻: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
攻心扼吭:比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亟疾苛察: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
防芽遏萌: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即加以阻止、防范。
甘心首疾: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疾恶好善:憎恨丑恶,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
山薮藏疾:比喻小毛病并不损害其整体的形象。
马迟枚疾:用于称赞各有长处。同“马工枚速”。
攻其无备:也说攻其不备。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进行攻击。《孙子兵法·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含蓼问疾: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不徐不疾: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攻心为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攻城徇地: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疾不可为: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比喻已到了绝境。
攻城野战: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
疾电之光:疾:疾速,快速;电:闪电。像迅急的闪电射出的光。形容变化急速。
讳疾忌医:也说护疾忌医。宋周敦颐《通书·过二十六》:“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不肯说自己有病,害怕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愿改正。讳:隐瞒。忌:害怕。
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攻瑕索垢: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腋肘之患: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倒悬之患: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杜微慎防:杜:杜绝,断绝;慎:谨慎。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
疾之如仇:疾:同“嫉”,嫉恨,痛恨。嫉恨他人如同仇敌。
患至呼天: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疾声大呼: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
复餗之患:复:翻倒;餗:鼎中的食品。鼎足坏了,食物从鼎中翻出。比喻因不能胜任而坏事。
以疾掩迟:疾:急速,猛烈;迟:迟缓;掩:乘人不备而进袭。用快速的行动方式去袭击动作迟缓的敌方。
战胜攻取:战就能胜攻即能取。形容所向无敌。
不攻自拔:拔:攻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出处:《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疥癞之疾: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的问题。
高材疾足:指才能高而行动敏捷。《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高材:才能高。疾足:行动快。
攻城掠地:攻,指攻打,进攻;掠,指侵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常指征战。《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作“攻城略地”而非“掠”。
患难相恤: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短针攻疽:形容措施不当,难以奏效。
安行疾斗:行动从容,战斗英勇。
后顾之患: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沉疴宿疾:疴:病;宿:长久的。指重病和老病。也比喻积久而成,为害甚大的社会弊端。
疾首蹙额:头痛皱眉、恨怒愁苦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对坏人坏事的憎恨厌恶。《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è,鼻梁)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蹙(cù)。
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疾病相扶: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