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1.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2. 意思: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4. 近义词及意思:

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和囫囵吞枣都表示在学习等过程中缺乏深入分析理解)

生吞活剥(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经验、理论等。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都强调不加以消化吸收)

5. 反义词及意思: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和囫囵吞枣相反,强调深入理解并融合知识)

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会、琢磨。与囫囵吞枣形成对比,突出仔细分析理解)

6. 例句:

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深入理解书中的含义。

他学习数学公式总是囫囵吞枣,所以做题时经常出错。

有些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时囫囵吞枣,并不理解诗词的意境。

阅读经典著作需要认真思考,不能囫囵吞枣地浏览。

他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这本书,对书中的内容只有模糊的印象。

学习新知识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很快就会忘记。

做学问不能囫囵吞枣,要严谨认真,深入探究每一个细节。

她囫囵吞枣地听了讲座,没有真正吸收其中的精华。

我们理解哲学思想不能囫囵吞枣,要结合实际思考。

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法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成语词典:囫囵吞枣

吞吞吐吐tūn tūn tǔ tǔ:状态词。形容有顾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混不清。

生吞活剥shēng tūn huó bō: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记载,枣强令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有人取笑他“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用“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等。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说出来。吞声:不敢做声。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气势可以把山河吞没。形容气魄很大。

吞云吐雾tūn yún tǔ wù:形容人吸鸦片、香烟时喷吐出浓重烟雾的样子(含讥讽意)。

吞符翕景tūn fú xī jǐng:指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饮泣吞声yǐn qì tūn shēng: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壮气吞牛zhuàng qì tūn niú: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饮恨吞声yǐn hèn tūn shēng: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饿虎吞羊è hǔ tūn yáng: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吞言咽理tūn yán yàn lǐ: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吞纸抱犬tūn zhǐ bào quǎn: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蚕食鲸吞cán shí jīng tūn: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气吞斗牛qì tūn dǒu niú:形容精力旺盛,意气高昂,精神焕发的样子。

交梨火枣jiāo lí huǒ zǎo: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狼吞虎噬láng tūn hǔ shì: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杜口吞声dù kǒu tūn shēng: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吞凤之才tūn fèng zhī cái:指丰美的文采。常用来形容擅长写作。

吞风饮雨tūn fēng yǐn yǔ: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卧雪吞毡wò xuě tūn zhān: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吞声饮恨tūn shēng yǐn hèn:指抱恨无言。

付之梨枣fù zhī lí zǎo: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气吞湖海qì tūn hú hǎi: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网漏吞舟wǎng lòu tūn zhōu: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气吞宇宙qì tūn yǔ zhòu: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吞刀刮肠tūn dāo guā cháng: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鹘仑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一毛吞海yī máo tūn hǎi:毛:同“蚝”,蛤蜊。一只蛤蜊吞吸海水。比喻无损于事。

拔葵啖枣bá kuí dàn zǎo: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吞刀吐火tūn dāo tǔ huǒ: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灾梨祸枣zāi lí huò zǎo: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啮檗吞针niè bò tūn zhēn: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虎踞鲸吞hǔ jù jīng tūn: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蛇欲吞象shé yù tūn xiàng: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浑沦吞枣hún lún tūn zǎo: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漆身吞炭qī shēn tūn tàn: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嗜胆嗜枣shì dǎn shì zǎo:比喻人有某种特殊的爱好。

气吞虹蜺qì tūn hóng ní: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枣梨之灾zǎo lí zhī zāi: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生吞活夺shēng tūn huó duó:形容粗暴地抢夺。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三:“﹝日语训练班的工作﹞原先本打算由三厅直接办理的,梁寒操 生吞活夺的抢去,乃超 和 鹿地 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

吞牛之气tūn niú zhī qì:形容气势很盛。

让枣推梨ràng zǎo tuī lí: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歪瓜裂枣wāi guā liè zǎo: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

半吞半吐bàn tūn bàn tǔ: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吞声饮泣tūn shēng yǐn qì:形容不出声地悲泣。

囫囵半片hú lún bàn piàn: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吞声忍泣tūn shēng rěn qì:不敢哭出声来。

鳌掷鲸吞áo zhì jīng tūn: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轻吞慢吐qīng tūn màn tǔ: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气断声吞qì duàn shēng tūn: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鲸吞虎据jīng tūn hǔ jù:据:占据。如鲸那样吞食,似虎那样占据着。原来比喻割据一方,后也比喻兼并土地或侵略领土。出处及用法。

吞声忍泪tūn shēng rěn lèi:形容强忍悲伤。

吞炭为哑tūn tàn wéi yǎ:故意改变声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羊枣昌歜yáng zǎo chāng chù:曾晳 嗜羊枣,楚文王 嗜昌歜,后以“羊棗昌歜”喻人之癖好。明 吕坤《答孙月峰书》:“吾輩若不叛 孔子,即博涉此書,爲羊棗昌歜,有何不可?”明 唐顺之《与王尧衢书》:“詩文六藝與博襍記問,昔嘗强力好之,近始覺其羊棗昌歜之嗜。”参见“昌歜羊棗”。

吞舟是漏tūn zhōu shì lòu: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