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而卧 gāo zhěn ér wò
高枕而卧的意思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1. 【解释】: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2. 【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3. 【示例】:有贤于此,朝廷之上始可高枕而卧,岂可遽以和好自安妥也? ◎明·李贽《续焚书·杂著汇》
高枕而卧的近义词
无忧无虑、高枕无忧
高枕而卧的反义词
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危在旦夕
成语词典:高枕而卧
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
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步步登高:登:升。一步步地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不劳而获:不劳动就可以获得。现多指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竭泽而渔: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渔:捕鱼。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
高枕无忧: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地睡大觉。《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后多用来形容平安无事,无忧无虑。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
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秘而不宣:保守秘密,不公之于众。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兴:兴致。采:精神。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
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从天而降: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他是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进来的。
满载而归:(车、船)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他是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进来的。
天高地厚:形容恩情深厚。
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原意指冉、闵、颜三人虽具有孔子的全部品德,但并未光大。后用来泛指事物的内容已大体具备,但规模较小。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宋史·程颢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骛:追求。
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
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望而却步: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
向隅而泣:面对墙角哭泣。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形容得不到机会参加而失望。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不胫而走: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通“胫”)而自至者,以人好(hào)之也。”现多用以形容作品、消息等迅速传开。胫:小腿。
高屋建瓴:在高屋的顶上把瓶子中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有利形势。《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建:倾倒。瓴(líng):盛水的东西。
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或绝望而采取冒险行动。《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教育~。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不翼而飞:本作无翼而飞。《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通“无(wú)”)翼而飞。”原形容言论、消息等在人们口头上流传得很快,没有长翅膀而能飞走。后也用来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敬而远之:尊敬,但又不愿意接近。《论语·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脱颖而出:战国时代,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但缺一人,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你没什么能耐,不去吧!毛遂说,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就是说,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岂止光露个尖儿!(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颖:据旧注,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后来用“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对待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不可~。
一哄而散: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高不可攀:高得没法攀登,多指难以达到或攀附。
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途:道路。废:停止。
死而复生: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棋高一着:一着: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取而代之:《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原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代替他。后泛指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华而不实: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华:同“花”,开花。
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意思是劈竹子,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就随着刀口裂开了。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刃:刀口。解:分开,裂开。
破门而入:砸开门进去。多指盗贼行为。
自命清高:命:认为。自以自为清高。
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展翅高飞: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高山流水:也说流水高山。《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机器要不好好养护,~就要生锈。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