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言人过 chǐ yán rén guò
耻言人过的意思
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1. 【解释】: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2. 【出自】:唐李华《御史中丞壁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言人过。举盛德则仪形著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3. 【示例】:薄夫鄙人皆洗心易虑,务为忠厚,人人自重,耻言人过。 ◎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
成语词典:耻言人过
冷言冷语:从侧面或反面说的含有讥讽意味的话。
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坦白的。
一表人才:形容人相貌英俊,风度潇洒。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助人为乐:帮助人就是快乐。
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态度高傲或从容自然,对别人毫不介意。《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若:好像。
舍己为人: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八仙过海: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后继有人:有人接续前头的人所从事的事业。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也说过眼烟云。
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雨过天晴:也说雨过天青。雨后转晴。比喻坏的形势已经过去,出现了好的平静的局面。
一鸣惊人: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振奋人心: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诲人不倦: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倦:厌倦。
夜深人静: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人仰马翻:人马都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大言不惭:《论语 宪问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 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后形容说大话不觉惭愧。
怨天尤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天:这里指命运。
仰人鼻息:依赖别人的呼吸生活。比喻不能自主,看人脸色行事。《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 仰:依赖。鼻息:指呼吸。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人困马乏:形容体力疲劳不堪(不一定有马)。
寄人篱下:《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原指写诗作文因袭他人。后转指在别人的势力庇护之下或依附别人过活。寄:依附。篱:篱笆。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孤家寡人:孤(传统戏词中作“孤家 ”)、寡人都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自称。现用“孤家寡人”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厚颜无耻: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
大喜过望:所得超过了所 希望的,因而特别高兴。《汉书 英布传》:“布又大喜过望。”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注目:眼光集中在一点上。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宣和书谱》卷一○:“(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炙(zhì):烤肉。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体育场上,观众~。
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说出人意表。
引人入胜:《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著(着)胜地。” 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胜:胜地,胜境。
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天灾人祸: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令人神往:令:使,让;神往:心神向往。使人非常向往。
貌不惊人: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意思是如同白色的马在缝隙前飞驰而过,转眼就不见了。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人杰地灵:也说地灵人杰。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地。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治病救人:比喻针对某人的缺点错误进行分析、批评,帮助其改正。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抗战时期,这位作家以~的情怀关注社会。
先发制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后泛指先下手为强。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 原意是吴汉很能振奋其部下的意志。后用来指尚能使人满意。差:古代义为甚;现代义为大致,比较。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不以为耻。
拾人牙慧:《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殷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比喻抄袭或套用别人说过的话。牙慧即牙后慧,意即蹈袭别人的言论。
草菅人命:《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yì,通“刈”)草菅然。”原意是批评秦二世胡亥把杀人看得像割草一样随便。后用草菅人命形容漠视人的生命,任意加以残害。菅(jiān):一种草。
发人深省:也作发人深醒。启发人们作深刻的思考,引起醒悟。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省(xǐng):思考,检查。
流言蜚语:《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后以流言蜚语指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蜚(fēi):同“飞”。
受制于人: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不懂~。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一批接着一批地出现。辈出:成批地连续地出现。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绝:到了尽头。人寰:世界,人世。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世说新语 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座,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亦:也。云:说。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