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虎出柙 zòng hǔ chū xiá
纵虎出柙的意思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1. 【解释】: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2. 【出自】:《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辽王托克托,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臂之纵虎出柙。”
3. 【示例】:禄贞武烈过人,倘资之兵使去,是纵虎出柙也,一旦有变,不可复絷矣。 ◎钱基博《吴禄贞传》
成语词典:纵虎出柙
出尔反尔:《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喷薄欲出: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龙潭虎穴:比喻危险的境地。也说虎穴龙潭。
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
神出鬼没:《淮南子·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原指用兵灵活机动。后泛指变化迅速,出没无常,不可捉摸。
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出了翅膀。比喻增添力量,使强大的更加强大,或使凶恶的更加凶恶。
稍纵即逝:也说少纵则逝。稍微一放松就过去了(多指时间、机会)。宋苏轼《文与可画筼(yún)筜(dāng)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hú)落,少纵则逝矣。” 纵:放。逝:过去,消失。
如出一辙:好像从一道车辙上走过来。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多含贬义)。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说出人意表。
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纵横驰骋:横奔直冲,毫无阻挡。形容英勇善战,自由驰驱,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笔意恣肆豪放,意到笔随。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旁逸斜出: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深居简出: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 原指野兽躲在深山密林中,很少出来。后指人常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简:少。
和盘托出: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完全说出来或拿出来,毫无保留。
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奇制胜:《孙子兵法·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意思是作战时一方面正面和敌军交锋,而另一方面出奇兵来取得胜利。善于出奇兵的,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后以“出奇制胜”指用对方意料不到的办法来取胜。
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出:超越。拔:超出。萃(cuì):草丛生的样子,比喻成群的人或物。
虎视眈眈: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恶狠狠地盯着。《周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眈眈(dāndān):注视的样子。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纵横捭阖:汉刘向《〈战国策〉序》:“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属,生从(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倾。”《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后以“纵横捭阖”指运用政治或外交手段达到联合或分化瓦解的目的。纵横:合纵和连横,指进行外交活动。捭阖:开和合。捭(bǎi)。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一批接着一批地出现。辈出:成批地连续地出现。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呼之欲出:也说呼之或出。宋苏轼《郭忠恕画赞》:“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支曲子演奏得~,听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老泪纵横: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六出冰花:指雪花。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所以说六出。
英雄辈出:英雄层出不穷。
层见叠出:屡次出现。也说层出叠见。
脱颖而出:战国时代,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但缺一人,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你没什么能耐,不去吧!毛遂说,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就是说,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岂止光露个尖儿!(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颖:据旧注,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后来用“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降龙伏虎: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人头地: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意思是自己应退让,使苏轼能超过自己。后用“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在众人之上。
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虎落平阳: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不出所料: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形容原先预料的准确。
龙争虎斗: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扫地出门:指剥夺所有财产,赶出家门。
纵横天下: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出师不利: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敲山震虎: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有它的原因。
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引蛇出洞:比喻运用计谋诱使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与虎谋皮: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破绽百出: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出于无奈: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谈虎色变: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恐怖。
深入浅出: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指文章或讲话)。
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
欲擒故纵: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冲口而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出生入死:《老子·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生出来到死去。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不怕牺牲。
师出无名: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
早出晚归:出去得很早,回来得很晚,形容辛勤劳作。
红杏出墙: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
丑态百出: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人才出众: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出乎意外:用于意想、预料之外。指出人意料。
祸从口出: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漏洞百出:百:极言其多。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出口成章: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
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