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 chū jiàng rù xiàng
出将入相的意思
出战可为将,入朝可为相。旧时指人文武兼备。也指官居高位。
1. 【解释】: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2. 【出自】: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诗:“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3. 【示例】:当下姑娘脸上的那番得意,漫说出将入相,八座三台,大约立刻叫她出将入相,升成佛天,她也不换。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文武双全,官居高位
出将入相的近义词
文武双全
成语词典:出将入相
先入为主:先看到一种情况或先听了一种意见,形成成见,后来就不再考虑情况变化或听取另外的意见。《汉书·息夫躬传》:“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出尔反尔:《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
单刀直入: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比喻直截了当。
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面面相觑: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qù)。
遥遥相对:远远地对着。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自相残杀: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恩将仇报:以坏的行为加 害对自己曾经有恩的人。
和睦相处:彼此融洽的相处。
凶相毕露:凶恶的面貌完全暴露出来了。
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长驱直入:(军队)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形容进军的顺利。驱:快跑。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息息:每一次的呼吸。关:关连。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星月灯火,~。
鸿案相庄:表示夫妻和好相敬。
喷薄欲出: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残兵败将:残余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也说入乡随乡、随乡入乡。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
肝胆相照:比喻彼此之间真诚相见。
神出鬼没:《淮南子·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原指用兵灵活机动。后泛指变化迅速,出没无常,不可捉摸。
如出一辙:好像从一道车辙上走过来。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多含贬义)。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守望相助: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邻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遇警互相帮助。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说出人意表。
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引人入胜:《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著(着)胜地。” 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胜:胜地,胜境。
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旁逸斜出: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酣然入梦:很舒适地进入梦乡。
深居简出: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 原指野兽躲在深山密林中,很少出来。后指人常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简:少。
鞭辟入里:本作鞭辟近里,宋代理学家常用来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说明问题透彻,切中要害。辟(pì):透彻。
和盘托出: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完全说出来或拿出来,毫无保留。
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奇制胜:《孙子兵法·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意思是作战时一方面正面和敌军交锋,而另一方面出奇兵来取得胜利。善于出奇兵的,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后以“出奇制胜”指用对方意料不到的办法来取胜。
大相径庭:《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后来用“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他们的意见~,无法折中。
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出:超越。拔:超出。萃(cuì):草丛生的样子,比喻成群的人或物。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病入膏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意思是说疾病要是深入到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之上、膏(心尖脂肪)之下,那就任何药力都不能达到,因而也难于治好。后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肓(huāng)。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一批接着一批地出现。辈出:成批地连续地出现。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呼之欲出:也说呼之或出。宋苏轼《郭忠恕画赞》:“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支曲子演奏得~,听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格格不入:有抵触,不相投合。格格:相互抵触。
萍水相逢:比喻本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萍:浮萍,生于水面,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六出冰花:指雪花。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所以说六出。
陈陈相因:《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原意是仓库的粮食,逐年堆积起来。后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因:沿袭。
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独。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慰问。
心心相印:形容彼此不待语言说明而感情相通,心意完全一致。印:合。
英雄辈出:英雄层出不穷。
层见叠出:屡次出现。也说层出叠见。
斩将搴旗:指作战勇敢,杀敌立功。搴(qiān):拔取。
入情入理:合乎情理:他说得~,大家听得心服口服。
脱颖而出:战国时代,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但缺一人,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你没什么能耐,不去吧!毛遂说,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就是说,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岂止光露个尖儿!(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颖:据旧注,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后来用“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一脉相承:一脉相传。
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出人头地: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意思是自己应退让,使苏轼能超过自己。后用“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在众人之上。
素不相能: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真相大白: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相生相克:我国古代关于五行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说法,如木能生火、火能克金等。见〖五行〗。
丝丝入扣:纺织时,每条经线都要从“扣”齿间穿过。用以比喻做得十分细致、合拍(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扣:同“筘”,织布机上的一种机件。
臭味相投: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唇齿相依:《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吴、蜀唇齿相依。” 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