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挫地削

兵挫地削 bīng cuò dì xuē

兵挫地削的意思

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成语词典:兵挫地削

落地生根luò dì shēng gēn: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天罗地网tiān luó dì wǎng:上下四方都布下了罗网。比喻对敌人或逃犯设下的严密包围。罗:捕鸟的网。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铺天盖地pū tiān gài dì: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uě dì: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兵贵神速bīng guì shén sù:《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嘉言曰:‘兵贵神速。’” 指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用武之地yòng wǔ zhī dì: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改天换地gǎi tiān huàn dì:也说改地换天。比喻彻底的大规模的变革。常用来指自然或社会的根本变革。

弃甲曳兵qì jiǎ yè bīng: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狈的样子。

残兵败将cán bīng bài jiàng:残余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幕天席地mù tiān xí dì:以天作幕,以地作席。形容性情豁达旷放。也指露宿野外。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宋林正大《括沁园春》词:“纵幕天席地,居无庐室,以八荒为域,日月为扃。”

地大物博dì dà wù bó: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我国~,人口众多。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形容惨死。《史记·刘 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开天辟地kāi tiān pì dì: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人类。后来用“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辟:开辟。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天造地设tiān zào dì shè: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这里物产丰富,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真是~的好地方。他们真是~的一对好夫妻。

精兵简政jīng bīng jiǎn zhèng: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天高地厚tiān gāo dì hòu:形容恩情深厚。

人杰地灵rén jié dì líng:也说地灵人杰。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地。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如履平地rú lǚ píng dì: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兵不厌诈bīng bù yàn zhà: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不厌:不排斥;不以为非)。

地老天荒dì lǎo tiān huāng:也说天荒地老。形容时间久远。唐李贺《致酒行》诗:“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穷兵黩武qióng bīng dú wǔ: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十分好战。《三国志·吴书·陆抗传》:“穷兵黩武,动费万计。” 黩武:滥用武力。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形容变化极大:这几年村里起了~的变化。

天经地义tiān jīng dì y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后用“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经、义:道理。

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多含贬义)。

坐地分赃zuò dì fēn zāng: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也指(匪首、窝主)坐等分取同伙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财物。

五体投地wǔ tǐ tóu dì: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现多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

画地为牢huà dì wéi láo: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监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 后用以比喻只许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活动。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见〖秣马厉兵〗。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也说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唐刘商《胡笳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原指作战时控制一部分力量暂不行动。现比喻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按:控制。

日削月割rì xuē yuè gē: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出人头地chū rén tóu dì: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意思是自己应退让,使苏轼能超过自己。后用“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在众人之上。

先礼后兵xiān lǐ hòu bīng: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兵:武力,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削足适履xuē zú shì lǚ: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鞋。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足:脚。履:鞋。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

招兵买马zhāo bīng mǎi mǎ:从各方面招揽人,扩充武装力量。也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骄兵必败jiāo bīng bì bài: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汉书·魏相传》:“相曰:‘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ān yáo: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扫地出门sǎo dì chū mén:指剥夺所有财产,赶出家门。

遍地开花biàn dì kāi huā:比喻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电力工业已经出现~的新局面。

天诛地灭tiān zhū dì miè:(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诛(zhū):杀。

立足之地lì zú zhī dì: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随时随地suí shí suí dì: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

旧地重游jiù dì chóng yóu:重新来到曾经居住过或游览过的地方。

天昏地暗tiān hūn dì àn: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突然狂风大起,刮得~。

天南地北tiān nán dì běi: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各在一方。

大地回春dà dì huí chūn: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也比喻形势好转。

短兵相接duǎn bīng xiāng jiē:双方面对 面地搏斗。比喻针锋相对地斗争。《楚辞 九歌 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短兵:刀、剑等短武 器。

兵戎相见bīng róng xiāng jiàn: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虾兵蟹将xiā bīng xiè jiàng:神话传说中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不中用的爪牙,狗腿子。

席地而坐xí dì ér zuò:泛指在地上坐。

一席之地yī xí zhī dì: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

花天酒地huā tiān jiǔ dì: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谢天谢地xiè tiān xiè dì:迷信的人认为处境顺利是受到了天地神灵的保佑,因此要感谢天地。现在多用“谢天谢地”表示感激或庆幸:~,这场灾难总算过去了。只要他不再来找麻烦,我就~了。

损兵折将sǔn bīng zhé jiàng: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指作战失利。

无地自容wú dì zì róng: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

阴曹地府yīn cáo dì fǔ:迷信说法,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兵强马壮bīng qiáng mǎ zhuàng: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就地正法jiù dì zhèng fǎ: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就地取材jiù dì qǔ cái: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撼天动地hàn tiān dòng dì: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喊杀声~。~的革命风暴。

老弱残兵lǎo ruò cán bīng:比喻由于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设身处地shè shēn chǔ dì: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形容非常欢喜。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一声巨响。

弹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掷地有声zhì dì yǒu shēng: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天兵天将tiān bīng tiān jiàng: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哀兵必胜āi bīng bì shèng:《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对抗的两军力量相当,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天长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

天时地利tiān shí dì lì: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后泛指有利的时机、环境和条件。

颜面扫地yán miàn sǎo dì:比喻面子丧失干净。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宜: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