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zhī xíng hé yī

1. 拼音:zhī xíng hé yī

2. 意思: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二者要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知识指导行动,以行动验证知识,做到言行一致、学以致用。

3. 出处: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其在《传习录》中阐述“知行之体本来如是”,后“知行合一”成为心学重要哲学命题。

4. 近义词: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强调言语与行动相符,不违背认知。

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强调以行动践行认知,而非空谈理论。

表里如一:表面和内心一致,形容人的言行与思想相符,体现认知与行动的统一性。

躬行实践:亲身实行或体验,注重通过实践落实认知,反对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5. 反义词:

知行脱节:认知与行动分离,理论无法指导实践,或实践背离认知,强调二者不统一。

言行不一: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指言语与行动相悖,违背“知行合一”的核心。

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不付诸行动,侧重只谈理论而不实践。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用兵策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脱节。

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认知与言行矛盾。

6. 例句:

学习知识若不能知行合一,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知行合一的人,而非只会背书的“考试机器”。

他践行知行合一,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每天垃圾分类的行动。

企业管理中,领导者需知行合一,用理念引领团队而非空喊口号。

知行合一的学问,需在生活中反复实践才能真正领悟。

科学家的研究若想造福社会,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推动成果转化。

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这位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言行合一的品格影响着学生。

修行者追求知行合一,将道义融入日常举手投足之间。

知行合一

成语词典:知行合一

千人一面 [ qiān rén yī miàn ]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一路平安 [ yī lù píng ān ] 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一事无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一五一十 [ yī wǔ yī shí ] 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一表人才 [ yī biǎo rén cái ] 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风度潇洒。

众多非一 [ zhòng duō fēi yī ] 指类别很多,不止一种。

一团和气 [ yī tuán hé qì ] 原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心思、意念专一,常用来形容专注于某件事。

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一年一度 [ yī nián yī dù ] 指每年一次。

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

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独树一帜 [ dú shù yī zhì ]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一鸣惊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原义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动不动 [ yī dòng bù dòng ] 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

一筹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首屈一指 [ shǒu qū yī zhǐ ] 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

毁于一旦 [ huǐ yú yī dàn ] 于:在;一旦:一天之间,形容时间很短。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明知故犯 [ míng zhī gù fàn ] 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一览无余 [ yī lǎn wú yú ] 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也比喻对事物或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没有遗漏。

知己知彼 [ zhī jǐ zhī bǐ ]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一笔勾销 [ yī bǐ gōu xiāo ] 把账一笔抹去。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

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没有变化。

融为一体 [ róng wéi yī tǐ ]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知难而退 [ zhī nán ér tuì ]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悲欢离合 [ bēi huān lí hé ]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一点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形容微小零星。

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一年半载 [ yī nián bàn zǎi ] 一年或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焕然一新 [ huàn rán yī xīn ] 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貌合神离 [ mào hé shén lí ] 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孤注一掷 [ gū zhù yī zhì ] 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以防万一 [ yǐ fáng wàn yī ]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济济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一技之长 [ yī jì zhī cháng ]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一声不吭 [ yī shēng bù kēng ] 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如出一辙 [ rú chū yī zhé ] 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合二为一 [ hé èr wéi yī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一本正经 [ yī běn zhèng jīng ]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一如既往 [ yī rú jì wǎng ] 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行色匆匆 [ xíng sè cōng cōng ]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不拘一格 [ bù jū yī gé ]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一模一样 [ yī mú yī yàng ] 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别。

可见一斑 [ kě jiàn yī bān ] 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