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制人 hòu fā zhì rén
1. 拼音:hòu fā zhì rén。
2. 意思: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3. 出处:《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4. 近义词及意思
近义词:以退为进。
意思: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和“后发制人”都有先处于守势,再寻找机会进攻的意思。
5. 反义词及意思
反义词:先发制人。
意思: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与“后发制人”的等待时机反击相反。
6. 例句
在这场辩论赛中,他们队选择后发制人,先仔细聆听对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这位武术高手常常后发制人,等对手先出招,然后找到破绽进行反击。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衅,公司高层决定后发制人,观察对方策略后再制定应对方案。
下棋的时候,他擅长后发制人,前期布局稳健,后期抓住对手失误扭转战局。
军事战略中,后发制人是一种重要的策略,能够有效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谈判桌上,他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先让对方提出条件,自己再根据情况应对。
篮球比赛中,有的球队会选择后发制人,先稳住防守,再通过反击得分。
他在商业竞争中后发制人,当对手推出新产品后,他迅速优化并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太极拳讲究后发制人,借力打力,将对手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在竞选活动中,他选择后发制人,等其他候选人互相攻击后,他以稳健的形象和合理的方案赢得选民支持。
成语词典:后发制人
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先来后到:按照来到的先后而确定次序。
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一表人才:形容人相貌英俊,风度潇洒。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助人为乐:帮助人就是快乐。
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态度高傲或从容自然,对别人毫不介意。《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若:好像。
舍己为人: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后继有人:有人接续前头的人所从事的事业。
一鸣惊人: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思前想后:形容前前后后地反复思考。
千钧一发:也说一发千钧。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唐韩愈《与孟尚书书》:“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钧:古时三十斤为一钧。
振奋人心: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文学艺术作品。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诲人不倦: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倦:厌倦。
夜深人静: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人仰马翻:人马都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怨天尤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天:这里指命运。
仰人鼻息:依赖别人的呼吸生活。比喻不能自主,看人脸色行事。《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 仰:依赖。鼻息:指呼吸。
人困马乏:形容体力疲劳不堪(不一定有马)。
寄人篱下:《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原指写诗作文因袭他人。后转指在别人的势力庇护之下或依附别人过活。寄:依附。篱:篱笆。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孤家寡人:孤(传统戏词中作“孤家 ”)、寡人都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自称。现用“孤家寡人”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仆(pū)。
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
白发苍苍: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注目:眼光集中在一点上。
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不甘落后:甘:甘心,愿意。落后:处在别人的后面。不愿意表现出自己不如他人。做什么都不愿落在他人后面。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宣和书谱》卷一○:“(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炙(zhì):烤肉。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体育场上,观众~。
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说出人意表。
引人入胜:《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著(着)胜地。” 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胜:胜地,胜境。
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承前启后:承接以前(过去)的,开创今后(未来)的。
天灾人祸: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后患无穷: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令人神往:令:使,让;神往:心神向往。使人非常向往。
貌不惊人: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容光焕发:脸上的光彩四射。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人杰地灵:也说地灵人杰。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地。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也说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治病救人:比喻针对某人的缺点错误进行分析、批评,帮助其改正。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抗战时期,这位作家以~的情怀关注社会。
先发制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后泛指先下手为强。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惩前毖后:吸取以前的教训,谨防以后重犯。《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毖:谨慎。
发愤忘食:下决心努力学 习和工作,连吃饭也忘记了。形容勤奋和专心。《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 原意是吴汉很能振奋其部下的意志。后用来指尚能使人满意。差:古代义为甚;现代义为大致,比较。
拾人牙慧:《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殷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比喻抄袭或套用别人说过的话。牙慧即牙后慧,意即蹈袭别人的言论。
草菅人命:《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yì,通“刈”)草菅然。”原意是批评秦二世胡亥把杀人看得像割草一样随便。后用草菅人命形容漠视人的生命,任意加以残害。菅(jiān):一种草。
发人深省:也作发人深醒。启发人们作深刻的思考,引起醒悟。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省(xǐng):思考,检查。
出奇制胜:《孙子兵法·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意思是作战时一方面正面和敌军交锋,而另一方面出奇兵来取得胜利。善于出奇兵的,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后以“出奇制胜”指用对方意料不到的办法来取胜。
奋发有为: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梁昭明太子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喻指言论、文章有使人醒悟、启发愚蒙的作用。聩(kuì)。
受制于人: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擢发难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范睢问须贾有多少罪,须贾回答:“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后用“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难以数清。擢发:拔下头发。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不懂~。
前倨后恭:以前傲慢,后来恭顺。《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在秦国游说失败后回家,嫂子不给他做饭。后来,他在赵国做了大官,回家时,嫂子就跪拜在地迎接他。苏秦问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一批接着一批地出现。辈出:成批地连续地出现。
如法炮制:本指按照成法制造中药,引申为依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含贬义)。炮(páo)。
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绝:到了尽头。人寰:世界,人世。
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世说新语 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座,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发扬光大:使事业或优良 作风、传统等在原来基础上发展、扩大或提高。
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亦:也。云:说。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天上人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后多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一》:“瞻前顾后,便做不成。” 瞻:向前看。顾:向后看。
雄姿英发:姿容威武雄壮。
后发制人:指先让一步,等对方动手暴露了弱点,再加以反击,制服对方。制:制服,控制。
人心向背:人民群众的拥护或反对。
震撼人心:撼:摇动。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丢人现眼:丢脸,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