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若狂 jǔ guó ruò kuáng
举国若狂的意思
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1. 【解释】: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2. 【出自】:《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3. 【示例】: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4.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表示极高兴
举国若狂的近义词
纵情欢乐
成语词典:举国若狂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态度高傲或从容自然,对别人毫不介意。《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若:好像。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远望白云缭绕,峰峦~。
狂风怒号: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口若悬河: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表示对丈夫尊敬。后因称夫妇相敬为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我国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
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狂风暴雨: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谷:山谷。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挽:拉。狂澜:汹涌的大浪。
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清晨的星星一样。形容很少。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皇亲国戚:皇帝的亲戚。指极有权势的人。
安之若素:(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素:平日。
冷若冰霜:像冰霜一样冷冰冰的。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
国破家亡: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判若鸿沟:形容界线很清楚,区别很明显。见〖鸿沟〗。
噤若寒蝉: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昭然若揭:形容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庭:院子。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大智若愚:也说大智如愚。意本《老子 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形容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 愚笨。
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如渴。
轻举妄动: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轻率地行动。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受宠若惊:也说被宠若惊。受到别人的赏识、称赞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丧权辱国: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保家卫国:保卫家乡和祖国。
判若两人: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
异国他乡:指远离家乡、在别的国家或地方,常带有一种漂泊、孤独、思念故土的情感色彩。
举手之劳: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不费事。
多此一举:做不必要的 、多余的事情:何必~。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举:动作,举动。
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 非常清楚明白。
国家栋梁: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奉若神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敬之如神明。” 指盲目崇拜对方,像迷信的人敬奉神一样。神明:泛指神。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能决定怎样走。比喻拿不定主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举足轻重:《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
丧心病狂:失去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干坏事不顾一切。《宋史·范如圭传》:“公(指秦桧)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
神色自若:自若:如常,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显出一种优雅的风度。
怅然若失: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呆若木鸡: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
开国功臣: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色可贵,不同于一般花卉。唐李正封《咏牡丹花》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后也用以形容女子的美丽。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倾国倾城: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举国上下: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举目无亲:形容只身在外,十分孤单。
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视若路人:把对方看成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相遇却不相认,态度冷淡,表现出极其陌生的关系。
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人的关系疏淡,事物含混不清。
不识抬举: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用于指责人)。
狂妄自大: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深藏若虚:《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把宝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后也用以比喻有知识才能但不爱在人前表现。
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灿若繁星:灿:灿烂。繁:众多。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重的人很多。
举首奋臂: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爲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举箸提笔:意为拿筷子和提笔。
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瞽言妄举: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