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振羽 zhōng sī zhèn yǔ
螽斯振羽的意思
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参见“螽斯”。
【解释】: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参见“ 螽斯 ”。
成语词典:螽斯振羽
振奋人心: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他说话做事总是~的。
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梁昭明太子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喻指言论、文章有使人醒悟、启发愚蒙的作用。聩(kuì)。
羽扇纶巾: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
一蹶不振:汉刘向《说苑·谈丛》:“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跌了一跤,便缩回脚,再不敢迈步。比喻受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蹶:跌倒。
萎靡不振: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也作振振有辞。
羽毛未丰:小鸟还未长成,身上的羽毛很稀。比喻还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丰:丰满。
斯斯文文:形容举目文雅。
振臂一呼: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摇羽毛扇:比喻出谋画策。同“摇鹅毛扇”。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振裘持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方斯蔑如:方:比;斯:此;蔑:没有。与此相比,没有比得上的。多指为人的情操。
螽斯衍庆: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为之一振:为:因;振:振奋。因此而振奋起来。
钩金舆羽:二者悬殊太大,不可作比。
飞鸿羽翼:羽翼:翅膀,引申为辅佐。象飞翔的大雁有翅膀。比喻得力的辅佐之人。
启瞶振聋: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吉光片羽:也说吉光片裘。吉光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 吉光片羽就是吉光身上的一片毛。常用来喻指残存的艺术珍品。李贽《李氏焚书序》:“断管(毛笔)残沈(墨汁),等于吉光片羽。”
如应斯响:形容反响极快。
引商刻羽: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钻皮出羽: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
声振寰宇: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螽斯之征:指子孙众多的征兆。
垂头铩羽: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羽林孤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汉武帝 建羽林骑,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于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
羽翮飞肉:喻集微力亦可举重。《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衆口鑠金,積毁銷骨,叢輕折軸,羽翮飛肉。”颜师古 注:“鳥之所以能飛翔者,以羽翮扇揚之故也。”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羽翼已成: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巩固。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振缨中朝: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中朝:在朝廷上做事。整理好头冠,入朝处理政事。
亿万斯年:形容无限长远的年代。《宋史·乐志十四》:“亿万斯年,福禄攸同。”
片光零羽:比喻零星的珍贵品。
极口项斯:指满口赞誉。项斯、唐代诗人,为杨敬之所器重,敬之赠诗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之句。
螽斯振羽: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参见“螽斯”。
孤蓬自振:只身远行居无定所。
积羽成舟:羽毛虽然轻,积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比喻小患不及时清除,发展下去也会酿成大祸害。
霞振云从:形容众多。
振衣提领:振:提起。要提起一件衣服,必须拎住衣领。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
豁然确斯:指明白透彻。
弹冠振衣:整洁衣冠。后多以比喻将欲出仕。
威振天下:威:威名。威力和名望使天下人信服。
赫斯之威: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毛羽零落:比喻失去了帮手或亲近的人。
朝斯夕斯: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断羽绝鳞: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班师振旅:班:回,还。振:整顿。把军队撤回来进行整顿。
龙威虎振: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踣不复振: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声振屋瓦: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爱惜羽毛:比喻珍重爱惜自己的声誉。
移商换羽: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
徵羽之操:徵、羽:古代五音中的两个音调;操:琴曲的一种。指音调优雅的琴曲。
没羽之虎:《韩诗外传》卷六:“楚 熊渠子 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后因以“没羽之虎”指怪石。
威凤一羽:指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振穷恤寡: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翠羽明垱:泛指珍贵的饰物。
声振林木: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镞砺括羽: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镞砺,磨砺箭头;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
分贫振穷: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治兵振旅:兵:军队;旅:军旅。训练军队,振奋士气。
扬葩振藻: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援溺振渴:溺:指落水者;振:救济。援救落水者和干渴者。比喻援救受难的人。
风斯在下:《庄子·逍遥游》:“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谓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后以“風斯在下”比喻超越前贤。宋 陈善《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王右軍 書本學 衛夫人,其後遂妙天下,所謂風斯在下也。”
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翠羽明珠:泛指珍贵的饰物。宋 张孝祥《二郎神·七夕》词:“聚翠羽明珠三市滿,樓觀湧、參差金碧。”后多作“翠羽明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 叫公子抽第一層來看,只見翠羽明璫,瑶簪寳珥,充牣於中,約值數百金。”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翠羽明璫,唤醒鈞天之夢;清歌妙舞,招還祖國之魂;美洲 三色之旗,其飄飄出現於梨園革命軍乎!”
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羽翼丰满:小鸟的翅膀已经长齐。
射石饮羽: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羽扇画水:指 东晋 吴猛 以白羽扇画水渡 江的传说。《晋书·艺术传·吴猛》:“﹝ 吴猛 ﹞年四十,邑人 丁义 始授其神方。因还 豫章,江 波甚急,猛 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事亦见 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
铩羽暴鳞: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金相玉振: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质”。
虫鸣螽跃:《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蟲,趯趯阜螽。”郑玄 注:“草蟲鳴,阜螽躍而從之。”后因以“蟲鳴螽躍”比喻固有的自然规律。《旧唐书·太宗纪论》:“礎潤雲興,蟲鳴螽躍。雖 堯 舜 之聖,不能用 檮杌、窮奇 而治平;伊 吕 之賢,不能爲 夏桀、殷辛 而昌盛。”
观凤一羽:观:看:凤:凤凰;羽:羽毛。只看见凤凰的一根羽毛。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并不全面。出处:宋·朱熹《论语四》:“毕竟一事做得时,在可以见其全体。古人谓观凤一羽,足以知其五色之备。”
鸿衣羽裳: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振鹭在庭:比喻朝廷里人才济济。
螽羽诜诜:《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孔颖达 疏:“此以螽斯之多,喻后妃之子。而言羽者,螽斯羽蟲,故舉羽以言多也。”后因以“螽羽詵詵”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四贤记·媒议》:“但只願螽羽詵詵,掌上珠還。”亦省作“螽羽”。明 屠隆《昙花记·定兴开宴》:“螽羽逮下,鷄鳴相夫。貴以無驕,美能不妒。”